当前位置:首页 |
|
教育
2023年,全区共有幼儿园34所(法人单位),在园幼儿数15303人;中小学校24所,在校学生47868人。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3920人,其中义务教育段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到94.2%,现有省、市级教育高层次人才158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051名,占全区专任教师的27%。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省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示范区等,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获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省级技术赋能教育试点区等,全省县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全省教育公众满意度测评、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异系数等均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科技
2023年末全区新增14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累计75家, 18家市级研发中心,累计19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累计415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99家,累计1025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累计17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累计29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累计2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282件,授权专利2040件,发明专利授权129件。年内全区引进各类人才12365人,其中高层次人才594人。。新增省级著名商标1件,累计24件;新增市级著名商标5件,累计79件;新增区级著名商标6件,累计54件。新增省知名商号1个,累计10个。新增市级名牌3个,累计24个。
秀洲区高新技术产业区预计2023年实现GDP210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财政总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98.7%,规上工业总产值694亿元,同比增长12%。服务业实现历史新高,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90.2亿元,同比增长39.2%;信息业营收7.2亿,同比增长6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亿元,同比增长41.3%。全年光伏产业实现产值330亿元,同比增长14.7%,占规上工业比重47.6%。
秀洲科创园
人才
2023年引进大学生11771名,博士74名、硕士520名,分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0%、130%、100%;加强高层次人才开发,举办“绿色光伏·智创未来”智能光伏产业聚才建圈强链对接会、“才聚秀洲·智创未来”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等人才交流活动,上报领军人才项目37个(创业团队项目16个、创新青年项目21个)。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来斯奥集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来食品研究院),新招引博士后人才31名,已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7家。赴四川成都、河南郑州、陕西西安等开展交流对接、宣讲推介、校园招聘等活动85场次;全年新增专业技术资格人员1577人,其中高级221人,中级695人,初级661人。持续增亮“秀水工匠”名片,“秀水工匠日”实现法定化,举办2023首届“秀水工匠日”活动。2023年,共培育浙江省新时代突出贡献浙派工匠1名、嘉兴良匠34名、嘉兴青年工匠106名。创新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创新矩阵式培育“数字工匠”打造技能人才培育生态圈》被省人社厅列为创改开试点项目,路演获省人社厅创改开最佳项目。组织开展2023年秀洲区“秀水工匠”职业技能大比武4场,开展“粽子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评价等,全年新增技能人才7239人,高技能人才4087人。
文化
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于2021年全面投入使用,“三馆”融合社会化运行效果良好。基本构建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阵地体系,目前已建成礼堂书屋、乡村文化名师工作室、企业文化分馆、健心客厅等各级各类文化阵地200余处,实现镇、街道企业文化分馆和智慧书房全覆盖以及行政村(社区)文化礼堂全覆盖,洪合镇(2015年)、王江泾镇(2017年)、油车港镇(2019年)先后获评浙江省文化强镇,建林村等14个村(社区)先后获评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社区),古塘村荣获“浙江省首批美育示范村”等称号,秀洲区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秀洲区三馆(秀洲区图书馆、秀洲农民画艺术馆、秀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获评长三角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秀洲区图书馆获评首届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先后推出“新农村嘉年华”“画乡秀韵”“大运秀水”等群文品牌,组织实施群众舞蹈、声乐、戏剧小品、讲故事等品牌赛事。精心打造“一镇一品”,形成镇街固定文化品牌。文艺精品创作取得突破,近年来,国家级获奖及入选113件,省级获奖及入选305件,市级获奖及入选440件。舞蹈《村里的画室》、《带你去远方》先后获得省群星奖;原创舞蹈作品《村姑的美丽生活》入选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优秀成果展演;原创音乐作品《老朋友》、《城市驿站》先后获嘉兴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奖;美术作品《千丝万缕是故乡》入选全国13届美展等。
秀洲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京杭大运河—长虹桥、王店粮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新城街道皇坟山墓群、王店镇朱彝尊故居、油车港镇鱼池汇桥、新塍镇吴家浜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市级文保点89个,文物登录点179个。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网船会),省级4个(秀洲农民画、七月七香桥会、纸凉伞灯彩、新塍传统糕点加工技艺),市级17个,区级26个。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7大种类48个项目(不重复统计)。有各级传承人41名,其中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名,市级14名,区级22人。省级非遗教学基地1个(民间绘画传承教学基地:磻溪小学教育集团),市级1个(剪纸传承教学基地:王江泾镇金跃小学),区级8个。省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1个(秀洲区民主村),省级非遗旅游小镇2个(油车港镇-农民画、新塍镇-传统美食),省级民俗文化村1个(王江泾镇民主村),省级重点文化节庆1个(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
秀洲区积极探索本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路径。深化文旅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乡村振兴文艺作品《村里的画室》作为浙江省唯一选送作品荣登全国第十八届群星奖舞台。秀洲农民画分别赴芬兰、斐济进行海外专展,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健全新手培育、作者签约、作品登记、版权交易、授权经营服务链,创意、设计、开发农民画系列文创产品。与油车港农民画小镇建设联动,建设农民画人文旅游景点、线路和特色乡村民宿、农民画研学体验旅游等,加快推动以农民画为主题的文旅产业跨越发展。
农民画艺术中心 |
农民画艺术中心大展厅 |
排舞大赛 |
体育
2023年,秀洲区共建成多功能运动场2个、百姓健身房8个、环浙步道47公里,“三大球”、“三小球”、步行道等场地137余片,全区新增体育场地面积约12.87万平方米,完成年度新增体育场地指标任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至2.84㎡以上。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百堂专项技能课进校园”376课时、“百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进社区(村)”135余场,抵免开放全民健身场地128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全区总人口的38.6%,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6.7%。全区现共有单项体育协会21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5个,镇街道社会体育组织78个,小型体育社群528个,今年组织区、镇、村级体育赛事289场,百姓参与达到10.7万多人次。入省体育产业库注册公司共计296家,其中涉及体育制造企业45家,产品出口19家,健身场馆27家,培训服务53家,赛事活动筹划33家,体育研发32家,体育协会21家、俱乐部16家,其它相关产业50家。秀洲籍运动员李冬崟斩获杭州亚运会2枚金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工作情况》2次刊发秀洲区体育工作经验做法,2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
卫生
近年来,秀洲区卫生健康工作以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和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高水平推进健康秀洲建设,高品质共享公共卫生服务,高标杆打造“美好健康”品牌,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加快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系统打造“病有良医”“幼有善育”标志性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秀洲实践提供卫生健康保障。2019年秀洲区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秀洲区2018至2021年连续四年健康浙江考核保持优秀获省表彰,2021年获得健康浙江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区卫生健康局获得健康浙江建设先进集体。2020年健康浙江考核全省第2名。2019年度公共卫生考核获浙江省全省第一名,2020年基层卫生工作在浙江全省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2021年秀洲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参与全国交流。承办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浙江分会场活动,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项目列入国家卫健委、世界儿童基金会浙江省唯一试点。
截至2023年底,秀洲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共182家,实际开放床位1798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2张。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职职工1878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43人(编内988,编外755)。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及以上810人,占46.47%,副高及以上222人,占12.74%,正高职称53人。
吴仪视察合作医疗 |
新安国际医院 |
社会保障
2023年度,企业基本养老、灵活就业、城乡居保、工伤企业参保分别为22.33万人、5.29万人、3.70万人、24.10万人。全区户籍法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8.21%,列全市第一。
2023年度,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62万人。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82人,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706家,进一步推广“浙里签”,568家企业签订上传电子劳动合同7.4万份。
全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511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90(城镇)人和2321(农村)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至每人每月810元,未变化。全区拥有养老机构8家,床位1669张,集中供养人数374人,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51个老旧村(社区)进行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工程,8个村入选省级农村引领型社区,2人入选首批省级社区工作领军人才,1人入选首批省级农村社区工作领军人才,持全国证社工人数834位,比上年增长60%。
就业援助 |
国家级残奥中心 |
幸福的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