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版图上,一场关于产业升级与人才聚合的双重变革正悄然展开。6月20日上午,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园与科技人才创新园相继开园,为“空港秀水创新绿谷”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嘉兴国家高新区打造长三角教科人一体化发展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万众瞩目中,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园正式揭开面纱。作为“空港秀水创新绿谷”的核心引擎,该产业园以“一业、一园、一院、一基金、一团队、一政策”为发展框架,聚焦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和电子材料等前沿领域,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新高地。产业园总占地面积155亩,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其中研发楼2栋,大型厂房3栋,中型厂房4栋,小型厂房6栋,配套宿舍楼2栋、宿舍756间。 “目前已确定入驻有7个项目,厂房去化率已高达84.8%,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已初步显现。”据嘉兴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达产后,园区总产值预计可达55.5亿元;3未来3年,150名研发精英、200名管理人才、800名技能工匠将在此筑梦,实现产才融合的生动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除了启用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园,还积极打造新的载体空间,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产业。 就在同一天,嘉兴国家高新区科技人才创新园开园暨嘉兴南湖学院光伏现代产业(人才)学院启用仪式举行,标志着高新区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了解,嘉兴国家高新区科技人才创新园位于桃园路与康和路交叉口东北侧,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园区整合高校科研资源、采用“南北双核”功能布局,北幢将承载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先进能源创新中心,年底前全面入驻,汇聚顶尖科研团队,开展能源领域前沿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为光伏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核心动能。南幢1-2层规划建设嘉兴国家高新区(高照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人才服务阵地,将实现政务服务、人才服务“一站式”办理。 其中,南幢7层作为嘉兴南湖学院光伏现代产业(人才)学院,于今日正式启用,将聚焦光伏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后续,南幢其他楼层将引入嘉兴市大学科技园等优质孵化器,构建“研发—中试—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 “作为有效促进人才对接与深度合作的平台,嘉兴国家高新区科技人才创新园的开园,将为秀洲地区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将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创新和创业成功率。”嘉兴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持续推动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高端人才向园区流动、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今年初以来,高新区深入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积极开展与本地高校院所互动合作,与嘉兴大学签订联合共建嘉兴市大学科技园第二个五年协议,合力通过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展开工作,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创新创业科技园被认定为浙江省级众创空间,携手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嘉兴阿特斯光伏技术研究院、嘉兴南湖学院等开展聚才建圈强链系列产才对接活动。 从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园的产业集聚,到科技人才创新园的智力汇聚,嘉兴国家高新区正以“双轮驱动”的姿态,向高而攀,向新而进。 作为秀洲经济发展主战场和主平台,嘉兴国家高新区抢抓“有机场的国家高新区”这一机遇,聚焦“两光一车”产业赛道,做稳一条光伏新能源主赛道,做大高端汽配赛道,做强光电信息赛道,推动产业集群向千亿级规模跃升。 在产才融合的澎湃浪潮中,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园将托举起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崛起,为秀洲镌刻下属于电子信息时代的璀璨注脚;科技人才创新园与园内各科教创新平台的“多轮驱动”,正成为打造长三角教科人一体化发展高地的新引擎。 这两个园区的相继开园,不仅是嘉兴国家高新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嘉兴国家高新区必将在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