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嘎嘎嘎……”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秀洲区新塍镇沙家浜村浙江禾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包的稻田里看到,绿色的水稻长势喜人,一只只小鸭子成群结队在稻田里探头觅食,成为这片稻田里的“鸭管家”。在每块稻田一隅,还矗立着一个小平台,这是小鸭子休憩的地方。
从去年开始,浙江禾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实践“鸭稻共生”种养新模式,基地共有200亩,于去年5月正式生产。经过试验,去年收获的成年麻鸭和稻米得到非常好的市场反馈,取得了一定成效,于是今年又进行了优化优产。
据悉,浙江禾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用的鸭子品种是高邮麻鸭,稻种选择的是南粳46,稻种都是引进农科院的优质稻种,每亩地的投放数量是10至12只鸭子,秧苗经过20天左右的生长周期后,小鸭子们就进入稻田里,开启它们的和谐共生生活。
这几年,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并不少见,种养技术也很成熟,但是为什么禾泽农业要选择“稻鸭共生”模式呢?“我们一直致力于生产健康、安全、有机的农产品,原先只是单纯种植水稻,效益一般,就想着尝试新的种养模式。‘稻鸭共生’的灵感来源于小时候的农村,那时候鸭子每天成群在田间地头觅食与嬉戏。同时,鸭子的天敌较少,不用担心幼苗时会被捕食,我们就想尝试一下,看能不能实现‘稻鸭共生’。”浙江禾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主管沈莉说。
浙江禾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实践,发现这两者的结合还有不少好处。“鸭子可以吃掉稻田里的杂草、虫子等,鸭粪又循环到田中成为肥料,既避免了农药的使用,又保障了水稻和鸭子的健康。同时,鸭子的踩踏使水稻根系更牢固,增强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提高了水稻品质,实现‘鸭促稻长、稻促鸭肥’的良性生态循环。”沈莉介绍。
在这种种养模式下,鸭子身强体壮,稻米和鸭蛋健康营养,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沈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麻鸭(鸭龄一年)的市场价在168元,以一亩稻田放养10只鸭子为标准,每亩地能够增收1680元。与此同时,水稻的品质大幅提高,每到秋天稻米产品上市后,每500克稻米的市场销售价能达到12元左右,相较于以前生产的大米产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近年来,秀洲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积极探索生态种养新路径,鼓励支持合作社、农户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稻鸭共生”等新模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增收致富新途径,走出一条生态致富的新“稻”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稻鸭共生”是一种绿色生态的农业生产模式,将鸭子养殖和水稻种植相结合,形成一种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这种种养模式既养出了生态鸭,还种出了生态米,实现‘一田两用、一地双收’,为秀洲区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提供了有力的试验示范,对推动全区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大米品牌价值,促进农户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