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以前,提起秀洲区的医疗服务,人们只能想到往市一级的大医院跑,2023年8月,秀洲区人民医院正式独立运行,结束了该区没有区级人民医院的历史,此后,辖区医疗体系加速健全完备。在建强龙头的基础上,近年来,秀洲区妇幼保健院、王店人民医院等优质医疗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王江泾医院、高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店镇建设卫生院等三个项目也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用不了多久,秀洲百姓就能在“家门口”得到既便捷又优质的“病有良医”。
王江泾医院
筑牢秀洲北部医疗“兜底网”
“原王江泾医院建于2003年,以当时的建设标准来看,还算是比较完备的。”秀洲区卫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文明回忆,当时王江泾大桥还没开工建设,周边也是一片农田。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原王江泾医院体量偏小、设施老旧、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日渐突出,加上双桥村以南的村民更倾向于去嘉兴市区看病,渐渐地,该院满足不了王江泾群众对“家门口”高品质医疗的需求。
为此,秀洲区将医院迁建提上日程。从方案上看,王江泾医院项目新址选在荷东路东侧,高桥路南侧。占地面积从20多亩扩大到50亩,拟新建1幢综合医院大楼、1幢发热门诊楼以及地下室、室外附属等。
不光面积扩大,而且在医院布局上也颇有讲究。“动线串联了整个医院,主楼上还设置了不同功能的板块,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整体功能更加完善。”张文明说,新院区包含发热门诊、医院门诊、住院部、公共卫生服务等配套。要知道,镇一级的医院不同于市区,公共卫生服务是基层医院的主要业务之一,包括儿童体检、疫苗接种、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随着新医院建设的推进,这里的设备设施将更加完善,其综合服务能力也将全面提升。
“这和简单的划区划片不同,患者就医的选择权在老百姓手里,想要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我们的服务以及老百姓的口碑。”张文明表示,要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做强MMC“1+X”慢性病管理中心,让王江泾医院成为浙江北部最强的综合性卫生院之一。
高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补齐主城区医疗服务短板
2023年,秀洲区基层就诊率为76.88%,位列全市第一。张文明坦言,秀洲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但主城区却面临医疗机构硬件不硬、软件不强的尴尬局面。
“现高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地面积只有5亩,很多时候,主城区的居民经常跳过区一级,直接去市级医院。”张文明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嘉兴国家高新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人口不断聚集,就医难、就医远的短板逐渐显现。
在秀洲主城区建设一家功能设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迫在眉睫。记者了解到,高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位于秀洲区陶泾路南侧、富兴路东侧,占地面积30亩,建设标准参照二级社区医院,拟新建1幢综合医院大楼、1幢感染楼以及地下室、室外附属等。
“在功能定位上和秀洲区人民医院错开,可以更好地处理好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做好基本的卫生健康服务。”张文明表示。
从设计图上看,项目设计现代庄重,注重协调周边的建筑风貌,外观力求庄重大气、具有现代特色,各科室分区清晰,诊疗流程和人员流向合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方便病人就诊和员工工作。建成后,将有效补齐秀洲主城区西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
王店镇建设卫生院
强化特色 做大优质医疗
“王店镇是全市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两家基层卫生院的乡镇,这个密度是很高的。”张文明说,目前的建设卫生院体量虽然小,但老百姓的认可程度却很高,“这是多年来日积月累下来的口碑。”
“目前,建设卫生院占地面积只有5亩,内部停车一位难求,无法满足百姓的就医需求。”张文明说,王店镇建设卫生院项目位于秀洲区王店镇建设集镇嘉民路东侧、官弄口浜西侧、莲花港南侧、龙源路北侧,占地面积19亩,总床位数为100床。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门急诊及医技、公共卫生、普通病区、老年病区、发热门诊等。
对于三家新医院建设之后的发展,秀洲区有着更深入的思考。
基层卫生院发展依靠什么?首当其冲的就是人才。为此,秀洲将做好定向委托培养基层卫生人才并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加快实施“乡医全覆盖”计划,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实施卫生人才培优项目,多举措、多角度夯实“健康共富”人才队伍基础,全面提高基层医生问诊能力,加快构建全市领先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新格局。其次,要升级高端设施设备,快速提升诊治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做强专科建设,在补齐短板的同时做精优势专科,重点发展一批龙头专科。
记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秀洲区人民医院一、二期预计正常运行;2025年,秀洲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将投入使用。
未来,秀洲区将加快推进以区人民医院为重点的新建(续建)重大卫生健康投资项目,依托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加速形成完善高效的三级卫生健康服务网络,不断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打造卫生健康服务和保障现代化“秀洲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