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阅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
---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活动(家国情怀篇)
一、项目背景
2022年版新课标中,将整本书阅读定义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并指出该任务群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阅读整本的书,借助分享、交流等,积累阅读经验,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认知能力,丰盈精神世界。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回望百年,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高原,可歌可泣的故事从未间断。无数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这些英雄人物是中国的脊梁,是民族的骄傲,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五年级的同学们在学校“项目化”特色学习的引领下,跟随“课内+课外”联读形式,再次走进艰辛历程,重温峥嵘岁月。
二、项目简介
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和《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这些诗文的内核都是先辈们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五年级语文组结合德育“致敬 英雄”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读红色经典书籍,学习英烈事迹,感受革命精神。
三、项目目标
1.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史,以及党的基本知识,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通过学习伟人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讲述英雄故事,体会伟人高尚品格。
3.通过研究性学习,了解清明,祭奠英烈,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通过实地祭扫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感悟爱国情怀。
四、项目设计
驱动型任务:课本第四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专题,通过阅读本组课文,感受到了革命前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该怎样肩负起祖国复兴的责任与使命呢?
五、项目活动
(一)项目启动——发布任务,明确要求
1.通过文化探寻,书籍阅读,搜集资料等形式提前了解本次主题活动相关信息。
2.根据研究内容,完成分组。
3.了解主题活动的基本内容及活动流程。
4.学生活动手册下发。
(二)入项活动---实施探索,寻找答案
1.立足教材,定义“英雄”
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排的四篇课文,引导学生在经典古诗词中回忆爱国之情,在三篇革命故事中品人物形象,故事中有意志坚定、终于革命的刘伯承,有公而忘私、尽职尽责的军需出处长,还有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方志敏。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先对“英雄”有所定义。
2. 阅读经典,感受“英雄”
全班同学共读红色书籍《雷锋》,《红星闪耀中国》等红色书籍,并完成 “致敬英雄”阅读项目化学习任务单。同学们认真阅读,积极参与“致敬 英雄”的系列活动。革命英雄崇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他们的英勇事迹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 重温历程,走进“英雄”
同学们通过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献花,认真专注地聆听讲解员老师的生动讲解后,对红色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英雄的背影愈加清晰,涤荡着少先队员们的初心。
(三)成果展示
1.英雄故事我来讲
瞧,台上的同学在热情饱满,绘声绘色地讲解,底下的同学的听得津津有味,故事结束后,还不忘和故事人做一番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愿望。
2.英雄故事我来画
在学习了红色经典故事后,不少同学把感悟用彩笔画了下来,一副副画代表了同学们一颗颗热爱祖国,奋勇向前的心声。
3.红色故事我来写
还有更多的同学用笔墨把这次红色经历记录了下来。有的是观看红色影片的感想,有的是阅读了红色书籍后的感悟。同学们写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看了这些作品后,才明白现在的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更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
六、活动总结
1.学生感悟:
最后,同学们通过成果记录表记录下了这次项目的整个过程和感悟。
通过这次项目化学习,同学们最深有感触的是原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浴血奋战,英勇拼搏换来的,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本领,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也知道了原来学习不一定非要通过课本,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习。
2.老师总结
时代在发展,国家在进步,学生也与以往不一样,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改变我们的教育方法。传统的教育方法制约着老师与学生的发展,而采用项目化教学既能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到知识与技能,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应社会需求。这次跨学科项目活动,让我看到同学们年龄虽小,但是接受能力可不差,孩子们认真准备的态度打动了我。我更要感谢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因为同学们年纪小,正是有了你们的全力配合才使我们的项目得以顺利完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相信每一次的学习都会成为同学们翅膀上的丰厚羽翼,你们定将在未来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