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统筹城乡发展的浙江实践走过20年,嘉兴农村的整体风貌得到显著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城乡一体化格局不断深化,也使得城乡关系在人们心中发生扭转。
于是,像是受到某种感召,一批有想法,敢尝试的“弄潮儿”将目光瞄向嘉兴的乡村,在村里开起了五花八门的潮流小店。
他们扎根乡村的生动实践,让我们看到,创业的沃土不只在繁华的城市,更在如今美丽的乡村。
一个晴好的早晨,沐杭咖啡的主理人吴月谨开始手磨起今天的咖啡豆,迎接客人的到来。吴月谨的咖啡馆开在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这是她再熟悉不过的家乡。
曾经被闲置的老屋如今变身情绪咖啡馆,抬眼是西千亩荡的波光粼粼,背后是白墙黛瓦的户户农家,咖啡气息漫过乡野,漫过村落,漫过田园……与城市里的忙碌相比,吴月谨在乡村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状态。
和很多人一样,年少时总想着逃离家乡,觉得外面都是新奇,吴月谨也不例外。“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想着走得远点。”
吴月谨去了成都。
从江南水乡,到巴山蜀水,“气候、饮食多少会有点不适应,但还是没想过回家。”吴月谨选择餐饮行业,从服务员做起。肯吃苦,学东西也快,慢慢地,她开始负责11家门店的宣传运营。
但伴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父母催促吴月谨回家的“号令”也越来越急。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留在父母身边,我跑得太远,父母也老了,家里大小事都没了‘主心骨’。”一次次电话背后是女儿不在身边的失落感,吴月谨开始认真思考起回家这件事。
可回家做什么呢?
“当时觉得还是开一家小店吧,工作和家庭都可以兼顾。”但店铺选在哪里,做什么,吴月谨当时并没有确定的想法。
2020年,吴月谨已经回到嘉兴一年多。那时候的菱珑湾正在进行美丽乡村的改造提升。菱珑湾包含胜丰村与栖真村南部两个组成部分,改造提升工程很大,进驻的工人也多,“很多过来施工的工人都没地方吃午饭,我和我妈就在家门口做起了小餐饮。”通过和工人聊天,吴月谨了解到一些关于村子的规划,再加上改造提升已经初具效果,看着村子里的变化,吴月谨确定,要把店开在村子里!
因为之前经营过咖啡店,吴月谨决定捡起“老本行”。2020年12月,沐杭咖啡正式开始装修,“想法有了,装修就很快。”隔年3月,沐杭咖啡正式营业。
村里竟然开了一家咖啡店?那时的乡村咖啡店并没有现在普及,外界质疑的声音很多,但并不影响沐杭咖啡一炮而红,吴月谨越来越确定,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咖啡对我来说就像是精神寄托,让我可以专注地做一件事。”告别了大城市的繁华、高薪,选择回归乡村,除了亲人的羁绊,对吴月谨来说,也是选择了自我的沉淀。
而菱珑湾,带给了吴月谨沉淀自我的机会。
菱珑湾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洲农民画、嘉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糕版雕刻技艺和造船技艺……都被一一开发挖掘,在村子里设立展示馆、体验馆,非遗传承人也同步入驻,示范教学。
“我觉得这些和做咖啡都是相通的,大家静下心来学也好,做也好,都很专注。”这样的氛围,让吴月谨更加专注咖啡研究,“空的时候我最喜欢研发新品”,在外面喝到的好喝的咖啡,吴月谨都会记下来,加入自己创意和灵感,最后呈现给顾客。
村子里除了各样的非遗体验馆、咖啡馆,还有农民画文创店、湖畔茶室以及烧烤园、农家私房菜、青年旅舍等业态,“各种业态大家相互配合”,游客一直络绎不绝。
吴月谨的顾客里,有很多村里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原来都是带着朋友去市区玩,现在大家一提起聚一聚,就都约着来村里。”
村子的变化,也吸引着更多在外地的年轻人回来。“这里有家人,有机会,有‘舞台’,回乡创业的越来越多。”
“把咖啡文化带进乡村,我觉得还不够,沐杭还有更多可能。”除了日常的咖啡售卖,吴月谨还和村里一起给沐杭咖啡注入了新的元素——普法。
就像是广告里流行的创意中插,吴月谨在咖啡店张贴法治宣传标语,室内设立法治图书角,“每次看到顾客喝咖啡的时候随手翻看图书角的书,我觉得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吴月谨还研发出“约法三章”——草莓麻薯牛乳茶、“两袖清风”——绿豆百合、“玉律金科”——浓郁玉米等创意法治饮品。
“我是小小普法员”“农村普法知多少”“是这样的法官”……每两个月就有一次普法活动在沐杭咖啡举行。沐杭咖啡也成为了嘉兴市唯一一家法治咖啡屋。
走进沐杭咖啡,你会感受到一种情感在里面。无论是进门处的农民画,还是架子上做成装饰的银杏叶。吴月谨把关于胜丰村,关于油车港,关于嘉兴的点点滴滴,一一收集在沐杭里。
如今,吴月谨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菱珑湾,爸妈在对面经营着一家小商店,吴月谨和老公把咖啡店做得有声有色。“直到现在,我妈想起来还会开我玩笑说,你当时不是不想回来吗?”现在的吴月谨认为,回家是她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近年来,把城里的咖啡馆搬到乡村成为一批返乡创客的“心头好”,吴月谨和她的沐杭咖啡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而像这样美丽乡村与青年创客双向奔赴的例子在嘉兴还有很多,如村咖运营达人黄凤琴就分别在海盐县的丰山村、雪水港村以及丰义村各开了一家咖啡馆,每一家都以营造有别于城市的自然场景为主基调;又如为圆一个乡村梦的陈凯乐夫妇,自2022年在南湖区凤桥镇联丰村王祥里开了村口咖啡后,又在前不久接手了凤桥镇三星村公共服务中心里咖啡吧的运营,把“村咖经济”玩出了新花样。
可见,点缀在乡村美景旁的一家家村咖,让乡村不再是简单的生活、创业空间,还承载起了青年的人生梦想和生活理念。
作为一条乡村链接城市的纽带,小小“村咖”,将在未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串联起更多城市新业态走进乡村,振兴乡村,让更多美的生活方式从城市延续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