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索引号: 330411ZF000000/2024-2196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生成日期: 2024-10-21
文号: 来源: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索引号: 主动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生成日期: 2024-10-212024-10-21 10:37:11
文号:
来源: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对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6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10-21 10:37 浏览次数:

关于减少“鸟撞”事件打造“鸟类友好”型城市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2023年10月,美国麦考密克会议中心发生“鸟撞”事件一夜间导致960多只迁徙候鸟死亡引发网友热议。此事件中提到的“鸟撞”是指鸟类因玻璃透明或反光的特性撞击建筑或建筑上的玻璃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每年因“鸟撞”而死亡的鸟类个体数量高达的3.65亿~9.88亿只。在国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鸟撞”也已成为导致鸟类死亡的重要因素。在2022年的“鸟撞”调查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对近700栋建筑进行调查,就发现了231起“鸟撞”事件——死亡个体中,不乏红喉歌鸲、红胁绣眼鸟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研究发现,“鸟撞”事件会在鸟类的迁徙季等季节季达到高峰。在迁徙季,当大量候鸟在疲惫、饥饿的状态下来到自身不熟悉的城市环境,更容易与建筑物相撞。全球候鸟迁徙线路主要有八条,其中三条从我国经过,每年从我国过境的候鸟种类和数量约占全球迁徙候鸟的20%—25%,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地处重要的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之上。我市仅海盐南北湖一地每年就有162种约15万只亚欧候鸟中转停留。秀洲区位于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该迁徙路线涉及22个国家,每年迁徙的候鸟有492种,其中水鸟多达5000万只。

二、主要问题

一是无防护玻璃幕墙大量使用。玻璃是近现代才被广泛使用的人造建筑材料,因其透明性和美观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加速,玻璃幕墙在建筑中的大面积使用,“鸟撞”事件发生数量逐年上升,频频发生在我们身边。在撞击过程中,鸟类往往以较高的速度与玻璃幕墙发生碰撞,造成它们的头部、翅膀等重要部位受伤甚至死亡。这些伤害不仅对个体鸟类造成了威胁,也对整个鸟类种群的繁衍和生态平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是鸟类视觉生理结构影响辨别障碍物。鸟类的侧方视力强于它们的正面视力,正向飞行时,鸟类难以有效察觉前方的障碍物。鸟类在地球上生活了几千万年,却缺乏与玻璃共存的经验。玻璃透明、反光。对鸟类来说,玻璃幕墙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天空或自然环境的延伸,尤其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玻璃幕墙会反射出明亮的阳光。夜晚灯光透过玻璃的光源也会对鸟类产生迷惑作用,直接忽视玻璃的存在,直接撞上去,特别是对夜间迁徙的候鸟影响更大。

三是“鸟撞”危害公众认知度偏低。虽每年因“鸟撞”事件而死亡的数量惊人,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第二大威胁鸟类生存的人为因素。然而在我国,公众对“鸟撞”的知晓度明显偏低,严重性也尚未被广泛普及,导致生活中的“鸟撞”事件多被认为是偶发事件。据调查显示,在街头随机抽取的三百多名被调查人员中,“鸟撞”知晓率仅为3.81%。国内迁徙鸟类数量众多。该问题的严重性也尚未被广泛普及,导致生活中的鸟撞事件多被认为是偶发事件。

三、意见建议

一是官方立法,增加“鸟类友好”型城市温度。据了解,国外部分城市针对建筑防“鸟撞”已制定了相关法规,如纽约市通过了区域法规,强制要求城市内所有新建项目必须采用“鸟类友好”的设计。而国内目前尚无明确的法规要求建筑物采取防鸟撞措施,建议控制大规模的玻璃幕墙建筑设计,出台“鸟类友好”型城市建设相关行业规范或法律法规,设立准入机制,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融入防“鸟撞”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因素门槛。

二是社会发动,拓展“鸟类友好”型城市宽度。2023年10月,深圳滨海大厦外侧玻璃幕墙进行了鸟类友好建筑设计的大规模改造,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赞。“鸟类友好”型城市建设推进,需加大社会普及,推动公益机构发起“全国防鸟撞行动”,提升全体公民保护意识。同时,针对已有大面积玻璃幕墙建筑,加强优化提升,根据鸟类的视觉特征在玻璃幕墙或建筑物上添加标识,加装防“鸟撞”措施,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方向信息和避障信号,最大限度避免“鸟撞”事件的发生。

三是全民参与,提升“鸟类友好”型城市高度。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严格保留近自然的城市荒野地带,构建鸟类迁移安全廊道。建立各类湿地、湖泊、森林等候鸟迁徙路线的主要栖息地为“鸟类保护区”,在春夏季鸟类繁殖高峰期间,避免大规模作业,给越冬候鸟保留原生的栖息地,提供安全的迁徙中途停留环境;通过政府主导,各地护鸟协会等各类公益组织、志愿者协同的模式,进学校、进村社开展“鸟类友好”全民公益宣传讲座,增强全民对鸟类保护的意识;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非法交易、非法食用鸟类的违法行为,加强候鸟及其栖息地的管护巡护,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

近年来秀洲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念,全区高度重视鸟类等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具体如下:

一是组织实施鸟类资源调查。区生态环境分局每年牵头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做好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并于2022年在秀洲区启动全域重点物种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工作,共调查各类野生生物1033种,其中鸟类106种,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即黑脸琵鹭和青头潜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包含白琵鹭、水雉、白腹鹞、红隼、燕隼等11种。编制完成《嘉兴市秀洲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报告》。区资规分局于2022年委托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对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1000米的区域内鸟类进行资源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6目38科99种,其中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省重点保护鸟类14种;并对秀洲区北部湿地鸟类的分布、组成现状和栖息生境情况进行摸底和分析,为秀洲区湿地鸟类资源保护和监测提供基础资料。

二是完善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的制度保障。截止目前,区委区政府已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鸟类保护工作的通知》、《打击张网捕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严厉打击秀洲区张网捕鸟违法行为切实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令》等文件,特别是2023年秀洲区人民政府已向全社会公告,自2023年11月1日起秀洲区全域全年禁猎陆生野生动物,为我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

三是做好鸟类救护和宣传工作。2023年累计救助野生动物84起,包括国二级的鸮9只、红隼10只,三有鸟类58只。发动各镇积极开展野动宣传和清网行动,主要形式为悬挂横幅、电子滚动屏幕、电子海报、网格群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并在网上公布了秀洲区野生动物保护举报联系电话。

四是持续开展打击张网捕鸟保护野生鸟类专项行动。近年来区资规分局联合区综合执法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点对张网捕鸟重点区域、人工繁育场所、农贸市场、餐饮店等进行检查,各镇(街道)组织开展镇、村二级网格化巡护与清网行动,同时通过群众和志愿者的信息反馈,对发现的线索及时移交综合执法进行调查和查处。

五是区住建部门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玻璃幕墙安全防护工作的通知》(建标〔2015〕38号)规定把关玻璃幕墙的使用,审图阶段要求审图机构加强对使用玻璃幕墙项目的合规性审查,确保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在玻璃幕墙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图纸和现行规范进行监督检查,督促责任主体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履职尽责。在竣工阶段做好监督验收工作,监督验收组织形式、验收程序和验收执行标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对重要节点实体进行抽查。同时在今后的项目建筑设计方案把控中考虑“鸟类友好”设计,尤其针对一些超高层建筑,在后期专家评审阶段邀请林业部门共同对建筑进行把关,通过开展鸟类友好建筑设计,采取适当降低建筑高度、减少无防护玻璃幕墙使用、贴膜、增加标识等措施,减少鸟撞等生态事故的发生。

保护候鸟迁徙、关爱野生动物是我们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也衷心希望您与社会各界爱鸟人士同我们一起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