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索引号: | 330411ZF000000/2024-21959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 生成日期: | 2024-10-21 |
文号: | 来源: |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
索引号: | 主动公开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主动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
生成日期: | 2024-10-212024-10-21 09:28:49 |
文号: | |
来源: |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
关于尽快落实增加用地指标,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建房需求,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地域范围广阔,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并举一直以来是我国现行农村工作的基本方针。新农村建设作为国策,是惠农利农的重大民生系统工程,这当中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等涉及农村住房改善的工作就成为了这项重大民生系列工程的重要措施,当前农村村民建设,要求到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而规划的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是相对位置比较合理,区域适应全村居民建设需求。
二、存在问题
但由于我镇批地建房土地指标极其匮乏,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因没有土地指标而无法推进,以宝华村为例,村集体很有信心对分散自然村进行集中新型农村社区的改造,因为缺乏土地指标导致很多不在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直接导致小区建设实施困难,配套设施更是寸步难行。已经实施的小区无法进行用地、建设审批,手续不齐全;有些建成的配套设施成为变相的违法用地建设,如:宝华村安置小区前面曾建有一座垃圾中转房,2022年被遥感到属于违法用地,当时考虑到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的切实要求,做了罚款处理,但是下半年2023年却被拆除了,理由还是“违法用地”。公共设施的建设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广场、更是无法保障。如2015年宝华村安置小区开始分期建设,截止目前已经建成。随着小区的逐渐落成,百姓对家宴中心的需求日益增强,宝华村也多次申请“家宴中心”建设用地指标,但由于用地指标较紧,该申请迟迟没有答案。(由于农村过去建设分散,居民集中居住点多为新规划点,以上现象尤为严重)。
三、意见建议
国土部门通过土地置换和争取用地指标的形式,同当地政府部门完善好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的用地规划和建设规划,便于农村村民申请建房时能够有地可建、有合法手续可领。土地利用规划中,一些农村村庄建设用地几乎没有余地,这是之前导致农民建房难的一个关键原因。
一、科学合理选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
您在建议中提出的拟在已建成的宝华村安置小区北侧新建安置点19亩,解决剩余20多户已征迁农户的安置问题;拟在安置小区南侧新建家宴中心6亩,解决村民承办宴席的需求,依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目前宝华村安置小区北侧和南侧区域均为永久基本农田。
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89号)明确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范围,宝华村安置点和家宴中心均不符合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条件,建议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等空间管控要求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选址,合理避让永久基本农田,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二、强化规划引领,统筹优化空间布局
目前,我局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全力推进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细化落实各类管控要素,加快构建全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镇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要素保障。我局也将督促王店镇尽快启动宝华村村庄规划编制,进一步合理安排用地,持续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更加精准服务支持乡村振兴。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3〕193号)、《关于严守底线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3〕15号),要求坚决维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地要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只有经省级批准且目前尚未完成整体验收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及“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开展必要的灌溉及排水设施、 田间道路等配套建设涉及少量占用或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的,可以编制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备。秀洲区王店镇宝华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于2019年立项,2021年已完成整体验收,所以无法通过上述途径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化调整。待下一步国家、省出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相关细则或者2025年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时,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优先支持宝华村安置点和家宴中心建设项目调出永久基本农田范围。
三、突出要素保障,全力推动项目落地
(一)精准配置计划指标。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结合项目前期工作、资源要素、土地征收、进展安排等情况,综合统筹、精准配置用地计划。每年安排不低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对经市振兴办审核认定具备用地报批条件的农业农村产业项目进行应保尽保。对符合“一户一宅”和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农民建房,由国家土地利用计划单列安排,实行实报实销。
(二)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挣取更多计划指标,统筹保障乡村建设用地需求。进一步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力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整治腾退并通过验收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满足农民建新安置、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