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信息 > 政府动态

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发布日期: 2023- 08- 02 17: 42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实干稳增长 数据看发展 读懂秀洲经济半年报⑤

今年1至6月,秀洲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49元,同比增长6.6%,增速居全市第一。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42元,同比增长5.3%,增速居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96元,同比增长7.4%,增速居全市第一。

衡量百姓生活是否幸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最重要的指标。今年初以来,秀洲区坚持把城乡居民增收工作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做强城镇经济,扩大就业规模,拓宽增收渠道,让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城乡收入差距同比缩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聚焦产业,走出“村强民富”新路子。

盛夏的王店镇庄安村,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果香。这段时间,这里的主角——葡萄,陆续成熟,醉金香、阳光玫瑰、浪漫红颜……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藤枝,农户们穿梭在滕蔓底下,采摘、分拣、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村民陆明峰家种的是醉金香葡萄,这两天,各种订单纷至沓来,一家人都“扑”在大棚里帮忙采葡萄。“客户很急,我们就赶紧来采,这里有五十几箱,剩下的要送水果市场。现在我们庄安村的葡萄很有名啊,销路都挺好的!”陆明峰高兴地说道。

2013年,结合当地实际,庄安村提倡以家庭为单位,鼓励适度规模种植葡萄,推动农户转产转业,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走,村民群众跟着干”的“庄安模式”,开启了葡萄种植之路。目前,全村葡萄种植户超过290户,户均种植面积10亩左右,亩均净效益超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万元,“庄安模式”入选全省农民增收案例100例。

像庄安村这样的共富例子在秀洲区还有很多。秀洲区依托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村一品”式共富工坊,为各个村“量身开发”共富路子,促进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区已打造庄安村葡萄、红联村畜牧、泾桥村蜜梨、火炬村水稻种业、北荷村青鱼等特色农业产业亿元共富工坊,走出了农民增收新路子。

此外,秀洲区还积极构建“强村公司”、“飞地”抱团、共富联合体三大发展平台,推动集体经济市场化改革。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立“强村公司”5个,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有偿退出试点1个;实施“飞地”抱团项目,总投资达10.9亿元,实现低收入家庭稳定增收,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聚焦就业,精准发力打好组合拳。

前不久,王店镇庆丰村的“失业再就业”名单里又增加了一人——张怡婷。她之前辞职后一直没找到工作,村里为其量身定制“再就业服务档案”,多次针对性推送就业机会,终于成功入职浙江奥华电气有限公司,实现再就业。

为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秀洲区依托重点群体帮扶系统,组建了一支深入到村(社区)的帮扶队伍,用好失业底数、失业人员家庭状况、失业人员失业金领取期限、失业人员参保情况、失业人员就业安置意向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去向等“六张清单”,做好就业服务。

稳就业不光要稳住再就业人员,也要稳住企业的发展脉搏。秀洲打出“返、补、降、缓”政策组合拳,切实助企纾困,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石。今年初以来,全区发放留岗补贴299万元,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单位吸纳)371.06万元,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单位吸纳)45.49万元。

秀洲区还充分聚焦地方特色产业,运用“实体产业+线上平台”“企业+经营商+主播”等多种运作模式,延伸产业产销链条,拓宽就业渠道,带动就业致富;充分发挥各类就业创业工作服务站作用,积极对接人才市场“零创空间”,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覆盖面,调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创业就业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就业致富。

截至7月底,秀洲区城镇新增就业1410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92人,稳住了就业“基本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