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大朱小杨聊天室”首次直播
“欢迎大家来到‘大朱小杨聊天室’,听我们讲农民画的故事。”昨天下午,秀洲区文化馆直播间开播,首场直播以农民画为主题,娓娓道出了秀洲农民画的发展历程,农民画的概念、特点等,受到了农民画粉丝的热切关注。
记者了解到,“大朱小杨聊天室”将每两个月开展一次,以农民画为主线,漫谈农民画与生活,开展线上教学等,讲好秀洲农民画故事。届时,秀洲区文化馆也将提前发布预告。
首次直播收获800多人点赞
“大朱小杨聊天室”从秀洲区两位美术干部杨海萍、朱琴华的名字得来,以聊天的形式,搭档碰撞艺术花火。
秀洲农民画,一朵水乡艺术奇葩,氤氲着泥土气息,绽放着时代光芒。
立于新时代的发展浪潮,如何搭乘互联网的快车道?如何让农民画走向更广袤的舞台,走进更多人民群众的心中?这便是“大朱小杨聊天室”成立的初衷。
作为农民画工作的“老兵老将”,大朱小杨都有20余载的工作经历,希望通过直播镜头,将农民画的瑰丽艺术呈现在众人面前。
“我们以前也有农民画的线上录播培训,但直播还真是第一次。”朱琴华感慨道,这样的灵感来源于农民画画家“十姐妹”,“有一次我去油车港开展培训,70多岁的‘十姐妹’竟展示了她们的抖音号,抖音号里有她们的生活、她们的艺术,实在让人惊讶与敬佩。”
朱琴华向杨海萍讲述了这件事,两人一拍即合,组建了“大朱小杨聊天室”。“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馆需要不断开拓和完善线上服务,进一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杨海萍披露了一个数据,去年文化馆推出的各类线上活动,参与人数有60多万人次,这与线下培训的数据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虽然都是第一次直播,但充沛的情感让两位“新人”有说不完的话题。
“长知识了。”“受益匪浅。”一场直播结束,收获了800多人点赞。
“下一次要加入图文元素,还要充分运用设备工具,给予观众更良好的观看体验。”杨海萍和朱琴华意犹未尽,探索着如何把直播做好看、做有趣。
“大朱小杨聊天室”是秀洲区文化馆直播间的一个子栏目。作为一个公益直播平台,该直播间还将邀请社会各界参与,让艺术走出殿堂,走进百姓心间,打造“文艺赋美”文化品牌。
秀洲农民画跨越发展40年
“大朱小杨聊天室”展现了秀洲农民画的艺术魅力。
今年,恰好是秀洲农民画跨越发展40年。以什么样的形式,纪念秀洲农民画跨越发展40年,成为农民画艺术家们的热血期盼。
1983年,全国首届“中国农民画画展”上,秀洲9名农村青年美术爱好者用稚拙的线条,描绘烂熟于心的生活场景,捧回了1个全国一等奖和2个全省一等奖。自此,农民画在秀洲成长绽放,一笔一画间勾勒出乡村的蝶变,点亮乡村美好生活。
历经40年风雨,秀洲农民画取得显著成效,秀洲区先后被评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国字号荣誉。2022年1月,举办了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央文明办二局、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等联合主办的“新生活 新风尚 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展示活动嘉兴秀洲分会场活动等。秀洲也涌现了一批本土优秀画家,如缪惠新、“十姐妹”“九姑娘”等。
“我们制定了秀洲农民画跨越发展40年系列活动方案,已基本定型。”秀洲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系列活动交织出农民画的璀璨文化,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者了解到,秀洲将举办第九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中国水墨名家作品展暨秀洲农民画国际研讨会、秀洲农民画欧洲交流展、第二届中国农民画小镇绘画作品邀请展暨“中国农民画小镇”秀洲论坛、秀洲文化嘉年华——全民艺术大舞台等活动。
日前,秀洲区政府印发了《秀洲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秀洲农民画特色文化建设,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奖励,推动优秀镇(街道)农民画创作基地、优秀农民画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培养优秀农民画作者,加大农民画版权保护力度。
与此同时,秀洲将构建完善秀洲农民画和儿童画创作、传承、展示“1+7+N”阵地网络,提升“中国画乡”品牌,加强油车港镇“农民画非遗主题小镇”、新塍镇“中国最美童画之乡”建设,形成农民画、儿童画双翼齐飞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