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起伏不定、市场忽冷忽热、价格战论调甚嚣尘上……今年以来,受上游原材料影响,全国光伏产业坐了一趟不折不扣的“过山车”。逆境中,浙江光伏企业各项数据却不减反增,强势突围。
从前两年的上游硅料价格猛涨,带动光伏组件一起涨,到今年年初的价格陡然下跌,带动上下游一起跌,再到三季度的小幅反弹,市场供需关系出现平稳迹象。“起伏不定”成为这两年全国光伏产业的关键词。尤其是今年以来,上游的硅料价格从年初的每吨29万元,下降到8万元左右,价格下降了70%;光伏组件价格也从年初的每瓦1.8元到1.9元跌去了30%。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光伏产业发展迎来的又一标志性时刻:截至今年9月底,浙江全社会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100万千瓦,提前两年多完成浙江“风光倍增计划”光伏装机容量增长目标。一冷一热,尽显浙江光伏企业的发展韧性。 最近,一份崭新的厂房租赁合同,被摆上了嘉兴市小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家阳的案头。作为太阳能电池添加剂生产企业,小辰光伏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电池片生产。吴家阳感慨地说,签下这份合同自己只花了6秒钟,但拿到这份合同却花了整整6年。“我们从2018年来,当时是2000平米(厂房),后来我们每年增加个2000平米,我们当下就是8000平米。现在又拿了6000平米。这个我们预计也只能满足两年,三年以后我们跟园区有30亩的一个用地计划。” 不断膨胀的用地计划背后,是小辰光伏突飞猛进的发展之路。2018年入驻嘉兴光伏科创园,当年就实现产值1000万元,去年已经增长到1.22亿,年复合增长率在80%以上;今年1月,小辰光伏入选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月又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客户已覆盖95%以上的电池片生产企业,其中不乏正泰、晶科、阿特斯等行业龙头。 不过,吴家阳始终保持“必须改变”的紧迫感。“于我们而言,肯定要寻求突破。首先一个突破就是我产品更加丰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第二方面我向上游的硅片去延伸,还有更跨度一点,向面板那边去延伸。” 向行业上游延伸、向更大跨度延伸,同样成为许多浙江光伏企业的选择。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小辰光伏的客户之一,也是全球头部的光伏组件和储能系统制造商。企业今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阿特斯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6到31亿元,同比预增超过了100%。但是,公司总经办主任虞文娟说起前些年行业内几次大调整依然心有余悸。她认为,无论是大环境的更迭,还是政策方向的调整,抗风险能力不足的企业都将被淘汰。“竞争还是在你有没有实力从矿那端开始做。面对的就是产业链全不全?要不然价格战一来,你是不是就死了。所以现在我们这边就是说想把“三角形”尽量变成“梯形”,或者是能“圆柱形”就更好了。” “圆柱形”意味着长板更长的同时,没有短板。虞文娟说,阿特斯近年来对于光伏全产业链的布局从没停止,目前已在全球成立了20多家光伏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和储能生产企业。 把产业链补全打造企业“护城河”的方法不仅仅是自己建厂。今年1月份,正泰新能通过战略参股硅料企业青海丽豪、硅片企业美科股份,以股权形式实现了晶硅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操作,几乎补上了自身产业链的“最后一块短板”。 从整个浙江光伏产业分布来看,包括正泰、晶科、隆基光伏等行业龙头都在嘉兴布局。今年前三季度,嘉兴光伏占全省比重超过30%。嘉兴市经信局数字产业处副处长曹伟东说,企业有延伸产业链的决心,政府也全力支持。这两年,他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产业链层面,完善从电池到电池组件的产业链条;应用层面,构建从生产配套到应用服务的产业生态。“我们更多的在做的是解决它集群的一个生态,制约它发展瓶颈的问题。我们嘉兴是这样,光伏产业集群整个产业链除了最上游的原材料,其他的我们是比较齐全的,产业生态是比较完备的,从电池到电池组件,还有到一些像光伏逆变器、光伏的辅料。” 省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完成了超100GW的装机容量,预计今年我国能实现超160GW的装机容量,相比去年实现了翻番。放眼全球,今年光伏应用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50GW,现在谈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还为时过早。对于已经有充分先发优势的浙江光伏行业来说,企业不断补链,政府不断优化产业生态,浙江光伏产业的“护城河”优势将逐渐显现。“我们的产能叫新产能淘汰老产能,今年下半年过来以后基本上是以N型TOPCO(电池)为主的(技术),那么N型TOPCO(电池)主要的头部企业都在浙江,浙江企业优势其实还是比较明显的。有品牌,有资本的支撑,有技术团队的创新,这几方面才能让我们走得更长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