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政府工作部门 > 区教育体育局 > 业务资讯 > 教育信息

小幼协同联合教研 科学衔接共赴美好——秀洲区“小幼衔接”专题研讨活动

发布日期: 2022- 09- 23 08: 5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嘉兴秀湖实验学校

为全面推进小学与幼儿园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形成,建立小幼联合教研合作机制,推动双向衔接,并研究小学一年级国家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教学方式的落实,2022年9月20日,秀洲区“小幼协同,科学衔接”专题活动在嘉兴市秀湖学校开展。本次活动由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主办,嘉兴秀湖学校和上海世外附属嘉兴秀湖实验幼儿园承办。

板块一:课堂呈现

课堂呈现共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一年级和大班语言领域的活动。一年级语文课《青蛙写诗》,由上外秀洲的裘晨阳老师引领孩子们完成。裘老师立足一年级学情,通过角色游戏、模仿正音、对话明义、自理溯源、动作演绎等多种形式让孩子经历学习过程。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收集东 收集西》,由上海世外附属嘉兴秀湖实验幼儿园的张悦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完成。张老师通过绘本《收集东 收集西》,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谁在收集?收集了什么?为什么收集?让大班的孩子们学会完整表达,并在暖暖的温情中感受到了收集的快乐。

课堂呈现的第二个单元是一年级和大班数学领域的活动,两节课同时指向于数的认识。王江泾镇中心幼儿园的戴春妹老师执教《看谁数得快》,戴老师借助学具通过两两比赛、小组比赛、挑战台下老师等策略认识数。嘉兴秀湖学校的怀惠老师则在基于前测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给与会老师带来了数学整合课《数的组成》。怀老师纵向连接孩子在幼儿园对数的感知,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力图引导学生在体验数的意义中形成数感,在数列分类中感受数的奇偶性,在以形助数中体验数的结构性,让课堂有序而有趣。

板块二:共话衔接

板块二共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听课感悟。上外秀洲的顾文萍副校长以《知趣并存 衔接有度》为主题,从基于学生起点,让学习目标“精准化”;基于学生兴趣,让学习形式“游戏化”;基于学生认知,让学习过程“情境化”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听课心得。梅里小学的朱丹婷老师分享了题为《因为断层 所以衔接》的听课感悟,朱老师立足学习内容提出:体验数的意义、发展数感、文化渗透应立足一年级学生学习规律要借助学具、降低坡度、适当拓展。

板块二的第二单元是管理分享。秀洲实验小学的单慧英副校长以《秀娃萌宝养成记》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秀洲实验小学根据衔接指导意见架构的《秀娃萌宝》课程,课程注重实践、注重成长,为幼小衔接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塍镇中心幼儿园陈妹副园长进行了题为《幼小衔接“三重奏”》的管理分享,陈园长从“以生为本,理念协同的前奏;三方联动,相向而行的协奏;多元卷入,衔接无痕的合奏”三个方面分享了幼小衔接的宝贵经验。

板块三 专家引领

嘉兴教育学院义教处张建芳处长作了题为《“幼小衔接”教育——从课程与教学入手》的专题报告,张处长从本项工作旨在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精神,破解儿童在过渡中所面临的社会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与期望水平方面的“断层”问题;回应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小学低年级的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张处长就如何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从课程入手,从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课程核心要素减缓坡度;二是从教学入手,坚持幼儿园去“小学化”突出游戏化教学,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倡导游戏化、活动化和生活化;三是从管理入手,落实“衔接教育”教学常规;四是从机制入手,建立“幼小衔接”教研机制,重视教师专题研训。张处长的专题报告高屋建瓴,既有高度又接地气,为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探索“幼小衔接”,通过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支持儿童过渡提供方向性指导。

研训中心王祖英书记做了最后总结,她提出了四项工作要求:学习《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建立小幼联合的研训机制;学校、幼儿园系统架构衔接课程;学校统筹安排一年级老师,并通过校本研修引领教师落实教学方式的活动化、游戏化和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