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索引号: 330411ZF000000/2022-19959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展和改革局 生成日期: 2022-08-03
文号: 来源: 区发展和改革局
索引号: 主动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展和改革局
生成日期: 2022-08-032022-08-03 09:38:34
文号:
来源: 区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对区政协嘉兴市秀洲区五届一次会议第1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8-03 09:38 浏览次数:

一、基本情况

秀洲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地,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 在秀洲调研时指出“继续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努力在城乡一体发展方 面走在前列”。多年来秀洲一以贯之,2021年秀洲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 1.51:1,继续领跑全市。 入选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区、全市唯一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 设县。城乡客运一体达到交通运输部5A级水平,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 范县。获评国家级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健康秀 洲”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六、全市第一。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入选“全域土地 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

二、主要问题

(一)城乡融合改革试验动力不足 当前城乡融合改革试验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对照国家城乡融合发展 试验区五项改革任务和要求,体制改革、政策创新方面还存在差距。特别是 农村“三权”改革、土地资源要素改革,生态资源要素定价入市交易等改 革,尚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创新。比如目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入市 交易,须被征为国有土地后,才可以转让、抵押等形式交易。且受制于规划 管控的不确定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后期实施潜力未知。再如目 前全国范围内价值评估往往只考虑到资源的人工价值和部分天然价值,代际 补偿价值和外部补偿价值基本未考虑,导致出现“公地悲剧”(区域内,流 域内生态资源被无偿占用)。秀洲区创新提出的平原湖荡生态价值评估机制 缺乏相关经验,目前尚无法大规模普惠性投入使用。

(二)城乡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滞后 随着全域土地整治的推进,前期已经完成集聚的社区,以新塍镇火炬、 陡门两村为例,距离高照卫生院只有1公里范围,大部分小区居民都希望就近 就医就学。但按照目前的属地管理,两村居民仍须前往秀洲区人民医院(相距 6公里)就医。两村学生离高照幼儿园、高照实验学校仅1公里距离,但不能在 第一批内优先录取,两村居民距离最近的其他义务教育学校(磻溪教育集团八 字园区)6公里左右。 同时,秀洲区全域土地整治启动后,农房集聚社区安置在火炬花苑东片 区(高新区板块),而该地块配套的义务教育校区,社区卫生室在集聚社区 布点时基本未做考虑,导致居民集中搬迁后子女就近入学,老龄人口就近就 医等基本公共服务仍存梗阻。全域整治搬迁过程中,有子女入学需求的家庭 一般选择原地集聚不搬迁,规避该类就学就医问题。

(三)城乡居民的整体收入不高 从收入绝对值来看,2020年秀洲区农村居民收入绝对值(38215元),与 全省第1位的余杭区(44117元)相差5902元。城镇居民收入绝对值(57915 元)居55位,与全省第1位的义乌(80137元)相差22222元。即使在嘉兴市 域范围内,秀洲区与全市最高的海宁市在农村居民收入绝对值方面相差 2914元,在城镇居民收入绝对值方面相差9547元。2021年,秀洲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55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8487元)5632元,农村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41684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247元)5837元,城乡差距虽然日渐缩小,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各县市区中段,与秀洲提出 的“融合共富新城乡”仍存差距。

三、意见建议

一是增强内生动力,助力城乡融合改革走深走实。通过城乡土地制度、 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等综合集成改革,重塑城乡关系,加快推进以人为 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围绕要素流动,做好权益保障改革。深化户籍改革制 度,推动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创新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制 度,确保“权随人走”。创新建立进城农民社区备案制度,保障平等享受城市居民权益。围绕资源激活,做好土地改革深化。建立承包经营权股份化机 制,优化承包地经营体系。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盘活闲置宅基地 资源。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多渠道激活农地资源。围绕 共同富裕,做好强村富民促振兴。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促进产业形态向 新。建强村富民新机制,提升乡村振兴质效。建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助 力生态经济崛起。 二是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助力宜居宜业。推动城乡教育更均衡,打 造“美好优学”品牌,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平衡,在集聚社区和全域整治 安置社区提前布点义务教育校区,引导搬迁户集中安置,就近入学。 推动城乡医疗更均衡,打造“美好健康”品牌,构建以区人民医院为龙 头、2家专科医院为支撑、8家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浙江新安国家医院等民 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集 聚小区和集中安置区提前布点社区卫生室,方便居民就近就医。 推动城乡服务更均衡,聚焦城乡居民养老服务、文化生活、体育健身等 各类需求,全面优化提质,助力全民共享,有效打造城乡区域公共服务优质 共享典范。探索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机制,建立多层 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从而切实提高农民幸福感、获得感。 三是构建城乡增收新路径,助力共富共享。进一步鼓励农民进城创业就 业,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康养等美丽经济新业态,创新低收入农户共 同富裕增收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速城乡产业、多种所有制经济、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鼓励打造新平台、新经济、新业态,促进城 乡产业整合和迭代升级。如借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等发展优势,扩大乡村旅游消费市场。再如品牌强农,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以“绿 秀洲”等农产品品牌为支撑,建立农产品电商中心,丰收驿站等销售网络,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新塍镇联络室:

你单位在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做好共同富裕高分答卷》提案已收悉。该提案由我局主办,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公安分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体育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协办。感谢你单位对我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行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研究,现对提案答复如下:

关于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给予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市委张兵书记、帅燮琅副书记赴新塍镇实地调研指导城乡融合工作,区委、区政府提出“牢牢抓住产业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高水平发展两大关键”、“努力建设产城高度融合、城乡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主城区”的目标,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工作。

一、关于“增强内生动力,助力城乡融合改革走深走实”的建议

经研究,就此建议我们予以采纳。结合该建议,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农村“三权”改革。探索建立农户承包经营权股份化机制,在新塍镇火炬村开展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定量不定位”试点,建立承包经营权股份化机制,组建火炬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承包经营权变股权、农民变股民。结合“标准地”改革,提高农业土地增值收益。健全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制订《秀洲区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转让实施办法》。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完善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资格权、使用权机制。完善集体资产股权活化机制,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试点,完善村集体收益分配机制,促进村经济合作社规范运营,保障成员合法权益,增加资产股权的吸引力;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有偿转让或退出,促进资产股权的流动,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

二是全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户籍制度创新突破。建立进城农民居住地登记备案制度。出台《秀洲区本地农民进城安置居住地登记备案实施办法》,对全域土地整治退出宅基地实施公寓房安置、户口依旧保留在户籍登记地的本区户籍农村居民,实施安置居住地登记备案制度,纳入居住地社区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 公平享有居住地户籍人口市民化待遇。依法依规实行本地土地征收、房屋征迁农民户口按经常居住地迁移登记。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做好放开落户政策的执行。制订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方案,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以农业转移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出发点,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三是有序推进城乡融合其他改革任务。审慎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已出台《秀洲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施方案》(秀洲政办发〔2021〕59号),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创新建立平原湖荡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推动湿地资源价值化。目前,已形成GEP核算体系初步框架。将通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建立有秀洲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激活北部湿地资源。推进强村富民新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强村富民同频共振。

二、关于“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助力宜居宜业”的建议

经研究,就此建议我们予以采纳。结合该建议,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居住地供给“五统一”机制。加强人口流动趋势研判,按照嘉兴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立区级统筹、居住地镇(街)负责的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保障机制,补齐城乡融合社区的公共服务短板。出台《秀洲区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先行示范专项行动方案》,加强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保障城乡融合社区搬迁农民子女就近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居住证持有人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鼓励符合条件的搬迁转移农民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就地办理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转移农民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提供兜底保障。

二是建设城乡融合社区“15分钟公共服务圈”。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目标,以未来社区理念加快构建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城乡融合新社区,满足社区全人群美好生活向往。对现有城乡融合社区服务设施进行提档升级,补齐教育、医疗、托育、养老、文化等基础设施短板,培育增加登记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和持证养老护理员数量,使社区居民就近便捷享受“美好教育”、“美好医疗”、“美好生活”。

三、关于“构建城乡增收新路径,助力共富共享”的建议

经研究,就此建议我们予以采纳。结合该建议,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帮扶转移农民就业创业。依托全区重点产业平台,及时将企业用工需求推送至求职人员,支持在城乡融合社区设立嘉兴(秀洲)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就业服务点,定期举办用人单位与社区居民线上线下“就业对接会”,全力帮助社区居民就业。聘请创业导师指导返乡大学生、农二代等群体开展创业。开发完善创业孵化、金融扶持、导师辅导、农超对接等一揽子服务,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服务。结合农民需求、产业特点、地方实际、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培训内容,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家政服务、机械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训班,提升转移农民就业技能。

二是高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科技兴农、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建设完善生产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生产体系,深入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扩大农业机械化覆盖面。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农场”的发展模式,打造粮油种植类“未来农场”,推动种植业向工厂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实时查看生产运行场景,并发布工作指令和远程管理;对所生产的农产品进行赋码管理,与“浙农码”系统对接,实现全程可追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联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实现稻米种业、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打响“嘉兴大米”品牌。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南中北三片不同的自然、产业、文化等优势,有效整合农林产品、自然田园、地域文化等地域资源,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湿地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等业态。在新塍镇重点打造田园养生农文旅精品线,依托新塍镇大米粮油、稻渔共生资源,结合新塍镇红色党建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载体,保护原生乡野风貌,在维护生态安全基础上,发展红色旅游休闲观光农旅和田园康养,结合现代文创理念,发展创意农田、田园综合体等特色园区,实现农田变景观、美丽田园变美丽经济,打出“田园新塍”名片。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如对以上答复有疑问或有新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嘉兴市秀洲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6月10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