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索引号: | 330411ZF000000/2021-18702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区文化和旅游局 | 生成日期: | 2021-07-08 |
文号: | 来源: | 区文化和旅游局 |
索引号: | 主动公开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主动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文化和旅游局 |
生成日期: | 2021-07-082021-07-08 17:33:58 |
文号: | |
来源: | 区文化和旅游局 |
钱水云代表:
您在嘉兴市秀洲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提升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实践,2017年秀洲区制订并出台《秀洲区打造“大景区”建设“大花园”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推动“千村整治 万村景区化”工程。秀洲区文化和旅游局组建以来,始终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2020年发布的《嘉兴市秀洲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和《秀洲区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分别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做了进一步设计规划。
一、丰富业态为农村增景
一是夯实基础设施保障。加强景区村庄的旅游交通等基础保障设施建设。潘家浜村先后投入1500万元新建入口景观公园、古亭梁桥等工程,实现村庄内部所有河道彻底清淤以及景点导视系统、监控和无线网全覆盖。建林村庄内全面实施三线“上改下”工程,实现环村道路宽广平整、水环境生态治理有效等成效。二是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全区A级景区村庄提供赏花、野炊、烧烤、采摘等季节性体验类项目和各类文化商品展销活动,建林村、潘家浜村均拥有5种及以上旅游业态,推进美丽乡村向景区村庄转型升级。规划建设的3.2万亩的全市唯一一个省级田园综合体将建设成为融于现代农业、休闲农旅、田园社区为一体的“浙北粮仓 田园古乡”的省级田园综合体。
二、探索模式为农民增收
一是加强专业化合作运营。采用“政府引领、专业运营、村民参与”的村庄景区化发展模式,逐步打造成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样板。潘家浜村在新塍镇国资公司的带领下着力打造“桑梓情·养心地·梦里水乡潘家浜”,发展民宿、农家乐、开心农场、乡村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体验、拓展露营基地。王江泾镇田丰村邀请乡伴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打造运河陶仓理想村,成为网红打卡地。乡村旅游营收成为村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嘉兴市秀洲区文旅投公司也正为下一步的专业化运作、社会资本引进做深入推进工作。二是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潘家浜村坚持“村民为本,主客共享”指导思想,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当地村民创业资本投资已超过1200万元,已将乡村旅游打造成强村富民的增收新途径。去年全年,接待各类考查团队515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50.5万元,其中村民、合作公司、村集体收入510.6万元。
三、挖掘资源助产业发展
一是编制规划。按照前期编制的《秀洲区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总体规划》,对区内乡愁资源进行充分挖掘,2019年在区委宣传部的牵头下,评选出兼具历史底蕴和地域特色的“秀洲八景”——长虹卧波、莲泗船会、菱荡渔歌、梅里曝书、蓬莱钟声、国界春秋、新溪绿道、秀湖灯影。通过建设乡愁保护区景观、由点及面,带动全区乡愁文化的发展,打造“秀洲乡愁”。包括建立历史文化展示站,陈列与乡村历史有关的文化记忆。如潘家浜村积极发挥本村蚕桑养殖历史久远优势,建立了蚕桑体验馆,馆中将蚕桑发展史都呈现出来,丰富了景区文化内涵。修缮维护具有历史记忆的生产工具、物品物件等。如古塘村在打造江南灶画村期间,建立了灶画展示馆,馆内收集了各种灶类型,详细介绍了灶文化的历史。建立特色手工艺名录,保证每一特色手工艺都有相应传承人。找寻“乡土基因”的形式特征,将乡土意境展现于区域内的景观形态中。二是讲好秀洲故事。自去年开始我区将开展古桥、古屋、古石碑、古树名木、名人的保护性修复、恢复性发掘,以“乡愁”点为重点,建设好门坊、纪念亭、陈列馆等,编制好千村故事。同时坚持乡村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重,挖掘一批历史文化,保护一批历史地名,显示一批地方方言,寻找一批工匠传记,传承一批活态文化。今年重点推进的梅林果乡线,有机串联了马家浜文化遗址、国界桥、槜李文化、梅溪老街、曝书亭、庆丰村状元村等重要节点;田园古镇线串联了嘉兴丝绸博物馆、五芳斋粽子博物馆、潘家浜村桑梓文化、能仁寺、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等重要节点;湿地水乡线串联了古塘村灶文化、莲泗荡、刘王庙、马厍文化街区等重点节点。精品线建成后将串联全区旅游、文化、历史等资源,形成历史休闲、生态文化体验、休闲观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全区以三大农业园区为基础,不断拓展休闲采摘、农事体验、农业科普等功能。三是做好节庆品牌。进一步打响赏梅节、梨花节、荷花节、菱文化节等特色旅游节庆品牌。同时通过培育农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保护和挖掘乡村传统文化,拓宽本地农民就地转产转业、回乡创业渠道,促进持续增收。截止到目前,全区共创建2个4A级景区镇——王江泾镇、新塍镇,2个3A级景区镇——油车港镇、王店镇,成功创建51个A级景区村庄(含8个3A级景区村庄:潘家浜村、建林村、南梅村、庆丰村、古塘村、洪典村、胜丰村、建北村)。2021年计划继续加大A级景区村庄、景区镇、景区城创建力度。
四、优化基础促服务提升
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秀洲区交通建设计划实施“百亿投入”,加强干线建设,大力实施乡村道改造提升,为旅游发展提供交通支持。重点推进主干道路建设,初步形成“五纵八横三连”的骨干路网,打造“湿地度假、水乡古镇、田园休闲”3条精品旅游线路。近年来,我区拓宽了建汾线(北荷至南汇)和王建线(建南至先锋)公路;开工建设524国道秀洲新塍至王店公路、东方路(油车港至黎里)、东升西路延伸段(木桥港至庙云桥公路)、嘉海公路拓宽、秀洲大道至东方路、思古桥、麻皮桥等工程。着力推进全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总体形成“一环三线、内联外通”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圈。对4个入城口,6条主干公路两侧景观绿化进行提升,其中沪杭高速王店入城口荣获了2017年省级精品示范入城口,07省道王江泾段、东方路入城口荣获了2018年度市级“精品示范道路(入城口)”,07省道王江泾段荣获2018年“省级精品示范道路”。二是着力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全域旅游。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 “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景区村庄”等工作有机融合,近5年以来,乡村道改造提升开工建设超600公里,总投资超20亿。农村公路建设基本覆盖了全区所有行政村,带动王店镇聚宝湾、新塍镇潘家浜村等景区村庄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接下来,秀洲区文化和旅游局将进一步做好全区道路沿线旅游标志标识系统完善工作,并配合交通等部门相关工作,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交通基础。
五、宣传营销为“网红村”添力
一是积极推出各类民俗活动。潘家浜村2019年春节“年味”活动和五一小长假“桑梓文化节”接待游客近10万人,人民日报、新华网、网易、搜狐、携程等知名媒体进行大篇幅报道。建林村2019年的第12届朱彝尊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赏梅节吸引6万多的游客慕名前来。在景区村庄举办的“雅莹杯我是秀洲非遗传习人——童心匠心˙百工百技”现场展示活动向近千名的观众和游客展示乡村文化遗产。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区各景区、景区村庄封闭长达三个月,在后续开放的五一、端午、国庆黄金周。各景区、景区村庄通过各类活动迎来市场的整体复苏,乡村旅游再次趋于热门。二是走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路。去年3月,中游联盟2020年第十届二次会长会议,长三角一体化旅游高峰论坛暨旅游联盟成立大会筹备会议在秀洲区清池温泉酒店召开。清池温泉酒店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旅游联盟战略伙伴,秀洲区和龙泉市再度携手念好文旅“山海经”,实现山海并利、山海共赢。两地共同举办“山海并利 山海共赢”秀洲·龙泉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签订《2020秀洲区—龙泉市文化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秀洲区旅游行业协会与龙泉市旅游协会合作协议》等。三是大力推进智慧旅游。2020年,针对“秀州八景”的宣传推广,我们聘请文创公司制作了“秀洲八景”APP线上打卡小程序,结合全域旅游的发展需求,将乡镇各景点串联成线,通过手机客户端呈现各旅游地的详细介绍和游玩推荐。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推出养生游、亲子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结合秀洲区新开发的“云上秀洲”应用程序,丰富“秀水旅游”模块,将吃、喝、玩、乐、购融于一体推荐于平台之上。
我们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一定能有一番新景象。
谢谢您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秀洲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