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索引号: | 330411ZF000000/2021-18649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生成日期: | 2021-07-05 |
文号: | 秀洲执法〔2021〕24号 | 来源: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索引号: | 主动公开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主动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生成日期: | 2021-07-052021-07-05 15:39:20 |
文号: | 秀洲执法〔2021〕24号 |
来源: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随着中心城市品质提升“一揽子”项目的实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体制机制原因,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拆拆建建的不合理现象,造成了项目生命周期特别短暂,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如部分交通隔离栅栏设置后没几天就拆除;部分人行道刚建好或维修好再提升;管线部门施工的随意性和施工后未及时复原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居民的出行等等。在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盲点难点。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机制,实现常态化和长效化管理成了当务之急。
案据:
(一)“大城管”作用发挥不明显。市、区两级虽然都建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和相应的考核体系,但未真正发挥高效协调作用。区一级的城市管理考核偏重镇、街道纵向条线,对横向条线区级职能部门的考核机制没有,导致各职能部门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动力不足,多部门联合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力度不够,各职能部门的专项规划都各自为政,没有有机的整合,有的部门施工随意性较强。如地下管线的铺设等,由于缺乏统筹整合,造成重复开挖现象;又如井盖、管线等发现破损,没有一个协调牵头部门,没有在第一时间及时维修,常常要在接到老百姓反映投诉后才去落实。
(二)城市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理顺。城市精细化管理涉及公安、住建、规划、行政执法、交通、环保等众多部门,但由于涉及部门多,容易产生职能上的交叉,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例如在市政绿化等日常管护上,街道与绿化管理单位之间存在管理边界及管理责任难以明确的现实困境,严重影响了我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三)城市管理力量配备不足。随着综合执法改革的深化,综合执法队伍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处罚职能,但是“编随事走、人随编走”没有完全地落实,导致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编制不足,只能招募协管员来进行补充,参与城市管理的专业性执法人员严重不足,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和质量。
(四)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手段运用不足,管理方法还较为单一,仍停留在依靠简单粗放式的人力管理上,智慧城市系统应用效果不明显。同时由于各执法部门普遍存在重执法轻管理的现象,而且城市管理违法成本低,造成乱停车、乱堆物、乱占道等现象呈现出多发性、反复性和经常性,形成一种“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方案:
1.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要统筹各职能部门的专项规划,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格局,避免在城市建设和维护中出现各自“怎么方便怎么做”的传统做法。要坚持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特别要注重规划设计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融合,在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2.理顺城市管理职责。结合职能部门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等,进一步梳理细化城市管理职责,清晰管理边界,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针对职能交叉、边界模糊的事项,如涉及城市市政维修、绿化养护、管线井盖等问题,建立专门机制,予以协调解决,确保发现问题通过督办有效及时处理。
3.实体化运作城市管理委员会。应把相关职能部门和主体全部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成员单位,建议区成立专门班子,办公室可设在综合行政执法局,定期会商,联合制定城市管理发展战略,定期研究城市管理相关问题,决定城市管理重大事项。进一步提高“智慧城管”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强化高位协调作用的发挥,建议区督考办对职能部门进行考核,以责任状倒逼职能部门加大参与管理处置力度,提高管理实效。
4.加大城市管理投入。秉持“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在城市管理中重点突出街道的主体作用,形成区-街道-社区的三级高效管理模式。同时人员、财权、事权应全面向基层倾斜,做到该下放的就下放,该委托的就委托,该购买服务的就购买服务。
5.进一步加强专项整治。对照《城市管理规范》中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在环境卫生、停车管理、占道堆物、文明养犬、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等方面建立专项整治工作机制,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切实解决城市乱象根子上的问题,防止问题回潮和反复。
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六代表团
2021年2月24日
俞玉明等10位代表:
你们好!你们所反映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议案》已由区政府办公室、区人大办公室转来我局并收悉,感谢你们对这个问题的关心、支持,现就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区城管委实体化运作
1.调整组织架构,规范运行机制。对秀洲区城市(镇)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进行调整,由区长担任城管委主任,办公室设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成员由2004年的18个单位新增调整至31个。同时,制定印发《秀洲区城市管理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和《2021年秀洲区城市管理工作要点》,通过建立四项制度,设立九个工作小组,进一步把握总体目标、明确工作标准、明晰工作职责、夯实工作责任。
2.加强研究会商,形成工作合力。成功召开全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部署2021年城市管理重点工作。要求通过转变城市管理理念,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不断建立健全收集问题、解决问题、改善工作的闭环管理机制,切实将城市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定期召集相关成员单位召开城市管理联席会议,重点研究解决全区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树牢城市管理“一盘棋”意识。
3.强化督查考核,狠抓责任落实。根据《秀洲区城市(镇)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以月督查、季考核的方式方法,对城镇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核。今年以来,共督查发现各类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580个。同时印发《秀洲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将职能部门和单位同步纳入考核对象,考核结果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综合绩效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进一步充发挥综合考评指挥棒、助推器的作用,推动城市管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明晰任务职责,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1.细化城市管理职责。区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秀洲区城市管理工作体系实施方案》,以清单形式明确了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属地责任,区级机关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责任,在责任主体的设置上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基本做到城市管理有责部门全覆盖,由上到下全面压实城市精细化管理责任。
2.理清管理职责边界。区委编办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全面梳理各部门“三定”规定职责。一方面梳理秀洲区市本级城市管理职责1034项,涉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住建局等多个部门,集中解决和理顺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梳理形成76项“属地管理”责任事项,明确主体责任、配合责任,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厘清区镇(街道)管理边界。
3.加大基层管理投入。根据“权随责走、人随事走”的原则,明确建立基层派驻执法分队,实行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同时根据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执法力量全面向基层倾斜,确保服务在一线、管理在一线、工作力量在一线,进一步发挥综合行政执法在城市管理中一线战斗堡垒作用。
(三)科学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容专项整治
1.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万千百”专项行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短板问题大排查,梳理并列出市、县、街道三级问题清单共计312个问题,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为推动问题销号,多次召集相关单位专题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逐项分解任务,逐条研究措施,切实把整改任务落到实处。截止目前,共完成整改307个,整改率98.39%。
2.开展中心城市秩序乱象大整治。以辖区内主次干道、广场、公园、学校、窗口周边等区域为重点,落实专人定时、定点进行巡查,对市容秩序管理中的乱占道、乱堆放、乱设摊、乱晾挂、广告店招乱设置、车辆乱停放、犬只乱放养“七大”问题进行整治清理,做到整治一处、巩固一处,抓反复、抓经常,确保整治成效长效化和常态化。今年以来,全区已累计开展整治1073次、出动人员16595人次、车辆6075车次,劝导乱占道、乱堆放等乱象问题12423起。开展警城联动执法工作,今年以来,主城区共拍摄车行道和人行道违停31345辆次。
3.规范户外广告和招牌管理秩序。利用市级监管平台对存量户外广告和沿街店面招牌开展全域普查,共补录招牌4051个,户外广告309个。按照边排查边整治的原则,积极联合街道、社区、物业做好重点点位户外广告和招牌乱象整治工作,先行拆除浙江民泰银行、老爷车大厦、禾城农商银行、中关村、智富城、隆聚宴会等一批设置时间久、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市貌的屋顶招牌,进一步保障城市运行安全。今年以来,已累计拆除大型户外广告11块,清理整治交通护栏设施上的广告699块,拆除屋顶招牌、一店多招等153块,1-5月我区户外广告督查整改率100%,列全市第一。
(四)优化人居环境,切实改善城市市容面貌
1.提高保洁精细化管理水平。参照宁波“席地而坐”保洁标准,在市区范围打造保洁精细化管理示范街2条,并通过增加清扫保洁设施设备、增加保洁人员、增加保洁频次等,提升保洁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结合垃圾无死角全域整治行动、公路路域环境整治行动等要求,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整治,清死角去顽疾,以洁净的环境迎接建党百年。
2.优化绿化市政管养体制。自2020年底开始,市区园林绿化和市政养护由秀湖集团负责实施,秀洲国家高新区成立专班进行日常管理考核,施工和后期养护都由秀洲国家高新区管理,解决了以往施工养护和后期养护衔接不畅、绿化和市政需要集中改造提升的项目申报繁琐等问题。通过积极协调,秀湖集团成立了绿化市政养护管理团队,已平稳完成工作交接,养护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保障了市容环境的美化提升。
3.提升督查考核管理效能。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将示范街创建、公共卫生间服务提升、垃圾无死角整治等专项行动列入考核范围。区园林市政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全区环境卫生整治和园林市政养护工作落实情况开展日常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分解交办,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确保抓长效抓常态。今年以来,共下达绿化督办单16份,督办整改问题208处;下达市政督办单14份,整改问题109处;下达环卫督办单49份,督办整改问题291处。
(五)坚持务实为民,积极破解城市管理难题
1.做好加减法,破解停车难和停车乱。推动印发《秀洲区机动车停车收费管理办法》,明确我局为全区机动车停车收费的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机动车停车收费管理的指导、协调、监督工作。为规范停车秩序,联合区品提办、区交警大队和属地街道,实地查勘主城区路面车位施划情况,调整施划机动车位616个,非机动车停车位301余处,指导共享单车运维企业科学设置共享单位停车泊位116处。同时,联合秀湖集团启动“智慧停车”项目,计划通过设立停车诱导屏、开发APP系统等,实时发布重点区域范围内停车场、停车位的空余车位信息,提升交通效率。
2.打好组合拳,破解犬类管理难题。深化开展文明养犬“21天好习惯”养成行动,通过召开部署动员会,成立多方参与的巡查队伍,进一步解决遛犬不牵绳、犬粪不及时清理、放任犬只扰民三大问题,使居民满意率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截止目前,盛世豪庭、龙盛华城右岸、金都佳苑等5个小区已创建成功。同时,加强对流浪犬的抓捕力度,重点整治未拴犬绳、饲养禁养犬、犬只进入绿道等违法和不文明养犬行为。今年以来,已抓捕收容流浪犬443只,办理涉犬案件53起,处罚金5180元;发放违规养犬告诫书165份;接到涉犬相关投诉50件,处置率100%。
3.打响攻坚战,破解生活垃圾分类难。经过4年多的探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组织架构体系、分类流程体系、宣传培训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结合5月1日《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施行,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四个环节的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已查处相关违法行为56起,处罚金额2.5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管理体系,构建城市管理新格局。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区城管委的实体化运行,构建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的“大城管”领导体制和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城管委高位统筹协调作用,统一指挥、调度城市管理资源,形成 “政府主导、属地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治理局面。同时,根据《考核办法实施细则》,以月督查、季考核的方式,常态化、全面性落实属地主体和职能部门单位考核,督促落实整改并实行定期通报,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解决权责不清、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二)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整治城市乱象。重点实施“万人大行动、千巷大蝶变、百日大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进问题清单销号整改,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工作措施、资金投入和工作推动“六个到位”。同时,针对区域、季节特性,结合老百姓反应强烈的问题,定期有针对性的开展问题大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做到月月有督查,月月有问题清单,月月有整改,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整体质量。
(三)加强停车管理,构建城市停车新秩序。按照分类别、分时段、分区域的要求,委托秀湖集团对公共停车泊位实行收费管理,提高泊位周转率,盘活有限停车资源。同时,抓紧时间完成“智慧停车”项目建设,打通停车诱导信息瓶颈,进一步提升交通效率。
(四)推进专业管理,提升园林市政管养水平。要求秀湖集团建立健全组织架构,配足配强管理人员,并落实日常巡查督查、月度考核、派件问题处置办理等工作。同时建议学习驻镇养护师模式,聘请绿化养护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培训,提高养护专业化水平,做到“专业人做专业事”。对新建、改造、提升的工程项目,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建设,严把项目验收关,对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的严令整改。
(五)深化垃圾分类,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继续开展可回收物回收减量、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厨余(生鲜)垃圾就地减量、机关单位垃圾减量等专项行动,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率先开展生活垃圾收费试点。同时加强《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条例宣贯,开展部门联合执法,通过集中检查垃圾分类情况,确保检查全域覆盖,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法制化。
(六)推动全民参与,形成共治共管氛围。成立“绣家”志愿者队伍,并在各单位、学校、社区广泛招募一批城市“啄木鸟”,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以马路问诊“随手拍”的方式方法,引导群众及时发现、报告城市管理问题,参与城市管理,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