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治安管理

一个“草字头”背后的嘉兴温度

发布日期: 2020- 01- 19 09: 15 信息来源: 治安大队 浏览次数:

 

 


尊敬的张兵书记:

您好!我叫赵炳惠,是嘉兴虹阳乡居民……

 

老知青赵炳惠写下了一封满怀感激的信,不会用智能手机,也不会用电脑,她用最传统的方式将自己的感触记录下来,传递出去。


2019年7月17日,当赵炳惠忐忑不安地走进秀洲区王江泾派出所时,或许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真如民警背后那个蓝色的“最多跑一次”的标志,延续47年的名字难题,就此解决了。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办事大厅和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市民都会看到醒目的“最多跑一次”标志。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的“一件事”联办新模式,推进长三角服务一体化,推进“最多跑一次”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随着民生关切点由数量向质量、传统向新型、物质向精神转变,“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嘉禾大地上不断深化,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受惠得益。 


难题·由来


证明自己是自己,急坏67岁阿姨


2019年67岁的赵炳惠出生于上海。1970年,17岁的她下乡到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濠城乡东荀村7队。从繁华的上海到了遥远的乡村,她是当时公社里年纪最小的知青。下乡第三年,身边的知青逐渐返城,她和来自嘉兴王江泾的闻金荣相恋,结婚后就来到了王江泾。“王江泾离上海近一点,见姐妹们也方便一点。”赵炳惠在丝织厂上班,闻金荣务农,生活还算过得去。

 

 

时间一晃而过。前年年底,赵炳惠从上海的姐姐处了解到,从上海上山下乡的知青,退休工资可与上海接轨,获得适当补助,更重要的是,老伴也能享受。

 

这让赵炳惠欣喜不已。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身体不太好,还遭遇过轻微脑梗,而70岁的老伴只有450元农村居民养老补助金,至今还在起早摸黑打零工。她满心欢喜地去上海,办理人员却发现,她在上海的户籍留底上名字是“赵炳蕙”,和如今的资料不符。

 

赵炳惠不得不失望而归。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她自己也不知道这个“艹”是什么时候没有的, 难道要跟这份补助失之交臂了吗? 


解难·之道


奔赴千里之外,找回丢失的“草字头”

 

“警察同志,我一直叫这个名字,也不知道这个‘艹’是什么时候没有的。”2019年7月17日,赵炳惠终于鼓起勇气,由哥哥、老伴、儿子一起陪着走进王江泾派出所。


她从上海回到王江泾后,身边人就建议她去派出所想想办法。当天,民警王长根正好值班,赵炳惠又正好是他辖区的群众。“别着急,慢慢说。”王长根让赵炳惠坐下,耐心地帮助她把经过梳理清楚。


了解情况后,王长根立刻带着赵炳惠去档案室查询。资料显示,赵炳惠到嘉兴后名字里的“惠”一直没有“艹”。上海的资料里有“艹”,嘉兴的资料里没有,那么她下乡的安徽呢?王长根通过系统找到了固镇县濠城派出所吴君的电话,可惜的是,吴君查找不到赵炳惠的资料。

 

见赵炳惠一家心急如焚,王长根和时任王江泾派出所所长的林军商量寻找突破口。这时,吴君打来电话,建议他们去固镇当地档案馆查查。“去!只要有希望,再远也要去!”林军立刻拍板。


第二天早上7点30分,一辆警车从王江泾派出所出发。


赵炳惠由儿子陪着,和王长根一起去安徽。考虑到赵炳惠的年纪,途中王长根多次劝她去服务区休息,她总是摇头拒绝。

盛夏,骄阳似火。车上的几个人眉头紧锁。6个小时500多公里,他们终于到了。

 

 

到达濠城镇后,他们和吴君直奔档案馆。满怀期待的赵炳惠又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她在档案里的名字依然没有“艹”!赵炳惠仿佛从夏天坠入冬天,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一旁的王长根也着急万分,他向所长汇报情况,所长提议,能否让赵炳惠下乡时所在的村委会开个证明,证明赵炳惠就是“赵炳蕙”。王长根又电话联系嘉兴市公安局秀洲区分局治安大队,治安大队审核后认为此举可行。于是王长根又带着赵炳惠前往阔别47年的东荀村。


来自嘉兴的警车开到东荀村,赵炳惠远远地就看到两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当年公社的书记和妇女主任得到消息,已经在等她了。

 

一下车,赵炳惠就像17岁时那样,在王主任怀里哭了起来,头发花白的荀书记则一直安慰她。当年,赵炳惠年纪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王主任总是像妈妈一样照顾她。47年时光让赵炳惠从小姑娘变成了奶奶。

 

看着赵炳惠的身份证,王主任和荀书记不住地回忆当年时光。随后,两人颤颤巍巍地在证明信息上签上名,又按下手印。赵炳惠接过证明,又哭了,不过这次是笑着流泪。

35年老党员,为民服务忘却病痛


坐上回嘉兴的车,赵炳惠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但是她一直没有注意到,王长根的右手臂动作不那么灵活。

 

2019年一次出警恰逢雨天,王长根不慎滑倒,右臂的韧带断裂。他以为就是个小伤,坚持把手上的工作做完才去看病。直到医生警告他“再不手术,这条手臂就要没用了”,他才意识到严重性。手术中,王长根的手臂打上了钢钉,再也不能做大幅度的动作了。


他被认定为工伤9级伤残,7月时还在恢复期。临行前所里领导多次劝他留下来做辅助工作,但他还是坚持前往,“赵炳惠是我辖区内的群众,为民服务是我的责任。”


王长根还是一位有着35年党龄的党员,辖区内的群众有困难就会想到他。在公安战线兢兢业业34年,明年,他就要退休了,他总是和身边的同事说:“等我退休了就去做‘老娘舅’,继续为民服务。”本着为民解难题的初心,一个基层民警把百姓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更重要,在“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下,王长根没有让赵炳惠多打一个证明,没有让她来回跑,陪她驱车千里解决难题。


获得·心声


“我彻底明白了‘有困难,找警察’绝不是一句空话”

 

赵炳惠拿着她的户口本给记者看,曾用名一栏里有了“赵炳蕙”三个字。朴素的赵炳惠依然一头短发,乐呵呵的脸庞看上去比夏天时圆润了不少。她动容地说:“民警帮我排忧解难,千言万语,只有‘谢谢’两字。”


2019年7月18日在安徽拿到证明后,王长根就带着赵炳惠回到了王江泾。7月24日,赵炳惠来到王江泾派出所户籍中心,上交材料后仅仅5分钟,户口本上就添上了曾用名。

对于赵炳惠来说,这一次千里之行不但解决了困扰她许久的问题,更让她一扫心中阴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住在上海的姐妹们听说事情的经过,也不住夸奖嘉兴警察为民办实事。全家人商量,要给嘉兴市委书记写一封信,好好夸夸办案民警。


只有初中学历的赵炳惠又一次犯了难,于是全家人都来帮忙,你一句我一句,为她出谋划策。最终,整整4页纸的信诞生了,信上有全家人的感谢,也有赵炳惠最质朴的感动:“我彻底明白了‘有困难,找警察’绝不是一句空话。”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