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索引号: 330411ZF000000/2018-14774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生成日期: 2018-11-16
文号: 来源: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索引号: 主动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生成日期: 2018-11-162018-11-16 14:47:35
文号:
来源: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关于对区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第9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8-11-16 14:47 浏览次数:

关于切实抓好垃圾分类回收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生产方式不断改善,生活垃圾和工业、农业垃圾的数量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垃圾的种类和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在递增。而传统垃圾的混合收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制约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发展。从外地的治理经验来看,垃圾减量化应是解决垃圾问题的首选对策,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垃圾减量化的首选措施就是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后,有用的垃圾被分离出来,重新进入到物质的循环过程当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最终垃圾量能减少到50%左右,甚至有些资源成分较高的垃圾,垃圾量能减少到70%以上。垃圾中可再生资源被重新利用,剩下那些无利用价值的残渣,再对其进行最终处置,大大减少了垃圾处理量。垃圾资源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是十分可观的。

二、主要问题

一是居民垃圾分类知识比较缺乏。垃圾分类投放需要两方面的因素配合,一方面需要有完善而细致的垃圾回收设施,另一方面需要居民有全面的分类知识,这样才能做到一一对应,真正实现垃圾完全分类回收。很多人只知道一些简单的可回收垃圾,但更多垃圾应归于哪类并不知道,这样便会形成有意识和无意识地乱丢,使分类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做到分类扔垃圾。

二是垃圾分类、回收设施不完善。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设施有很多种,一般现在流行的做法分三类:可回收垃圾,如纸制品等投放在指定的垃圾桶内;不可回收垃圾,如腐烂垃圾等投放到指定的另一垃圾桶内;有毒有害垃圾,如废电池、日光灯管等投放在指定的另一垃圾桶内。但就是这三个垃圾桶也只是在少数垃圾分类试点单位齐全,其它地方只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桶。所以有部分环保意识比较强的居民知道废旧电池不能乱扔,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最终也只能扔在垃圾桶里了。

三是垃圾回收处理还没能实现全面产业化,无法推动整个垃圾分类回收的发展。从垃圾投放到垃圾输送、分类,再到垃圾资源化输出,只有形成一个产业链,才能大大提高垃圾分类回收程度。垃圾处理不能永远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只有政企分开,将垃圾处理形成一种产业化链条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目前,只有城市环卫部门在管理垃圾,他们主要负责将垃圾从社区运送到垃圾处理站。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垃圾的资源化,垃圾分类回收的程度并不高。另外,现在一些中小城市存在很多靠捡垃圾或收购废品为生的人群,在某种程度上为垃圾资源化作出了贡献。但是,他们分散在各个角落,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其贡献能力有限。

三、意见建议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培养一支垃圾分类宣讲员队伍,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小区、进单位对居民开展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以及垃圾分类的常识,如分发宣传手册、小标签,开展有奖活动等。通过学校教育来影响家庭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因为学校毕竟是教育的前沿基地,孩子的可塑性较强,容易接受新的理念。在丹麦,人们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生态循环的理念,这样孩子回到家后就会反过来教父母,通过“小手牵大手”,让孩子影响父母,进而影响全社会。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二要加大投入,完善相关设施。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如分类容器、收集车、转运车、转运站、各种综合利用厂、焚烧厂、堆肥厂等。因此,合理配置垃圾分类回收的硬件设施,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中转站,完善垃圾的末端处理。垃圾从家庭走进企业再利用,中间有太多的环节,需要投入硬件设施,还要建立一整套“无漏洞”回收利用机制进行保障。

三采取“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培育垃圾回收公司,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回收有用的垃圾,对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进行最终的填埋处理。这种企业参与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垃圾的有用资源,使垃圾资源化;另一方面通过对垃圾的综合处理,垃圾的数量大大减少,有害的垃圾进行了分类、处理,减少最终垃圾处理的量和难度。垃圾的市场化运作,既可以提高企业参与垃圾资源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垃圾的产生量,也减少了填埋场的容积,让一些分类收集的市民尝到甜头。政府应制定垃圾产业的政策,引导垃圾的管理和合理处理。

四采取奖励机制,落实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各小区落实专门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集指导、督导、检查和评价于一身,根据每天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记载,评分,一月进行公示。居民根据垃圾积分可以到小区内的垃圾积分小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对于涌现出来的榜样则加大奖励力度,可以采取更吸引人的奖励手段,如抵扣物业管理费等。

希望相关部门能积极行动起来,尽早制定和完善垃圾回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宣传与引导,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再利用,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规范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使经济发展和环境相协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陈永珍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切实抓好垃圾分类回收的建议》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单位领导非常重视,召集有关同志作了专题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生活垃圾实施分类处理,对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收运量逐年增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已经成为建设生态环保、美丽宜居城市的重要因素。对此,秀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一、工作成效

根据《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嘉兴市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我区精心筹划,严密部署,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2017年,我区主要在主城区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8%,高于原目标18个百分点;生活垃圾增长率控制在1.14%,低于原目标4.86个百分点。今年,我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列入了区委区政府2018年八大民生工程,以实现全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为目标,计划建成各分类小区152个、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分类点234个;实现生活垃圾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落实。

一是建立区级分类领导小组牵头责任制。为全面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78月,根据市分类办要求,经区政府研究决定,专门从区委宣传部、区农经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督局、区教文体局和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抽调10人,组建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集中办公,具体指导并负责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开展落实。各镇(街道)也按照要求,及时调整人员,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的领导小组,同时抽调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和对分类工作相对熟悉的人员专职从事分类工作,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二是落实领导联挂工作责任制。为进一步推进市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试点扩面,市层面建立由市领导联系社区、市级部门(单位)作为责任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其中胡海峰市长、楼建明常务副市长、市政协朱静绮副主席联挂我区新城、高照七个社区。根据市联挂机制,我区也推行了领导“两联挂”制度,即区领导联挂社区、街道领导联挂小区,定期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困难,督促工作落实,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

三是建立重点难点工作领衔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今年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2018年八大民生工程。建立区级领导领衔重点难点工作制,指定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领衔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调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事项,带动各级尽责任、抓落实。

(二)发挥中坚力量,强化分类宣传。

一是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干部作用。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团员青年志愿者示范带头作用,结合“红马甲”大巡防等活动,发动全体党员、一线队伍等深入社区、小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全民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居民自觉分类

二是充分发挥学校作用。由区教文体局牵头制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校园”宣传活动、垃圾分类绘画比赛、垃圾分类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并从学生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群体,提高居民分类意识。

三是充分发挥群众作用。从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中挑选志愿者,建立由督导员、劝导员、分拣员和网格长、小区长、楼道长构成的“三员三长”队伍。积极开展分类知识讲座、组织有奖知识竞赛、发放分类宣传品、举办文艺演出,抓好“三进”制度的落实,做到分类培训进机关社区、分类氛围进小区、分类知识进家庭,不断增强居民分类意识。

(三)规范分类流程,提升处置能力。

按照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要求和标准,从“投放、收运、处置”三个环节着手,扎实开展分类工作。

投放环节。小区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蓝色桶)、有害垃圾(红色桶)、其他垃圾(灰色桶)三类。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的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餐厨垃圾(绿色桶)四类(不设食堂的单位,不设餐厨垃圾这一类,分为三类)。农村生活垃圾分可腐烂、不可腐烂和有害垃圾三类。虽然多数居民有了初步的垃圾分类意识,但生活方式仍旧比较粗放,大部分是各种垃圾装一袋,随意投放,从源头上没有分类。对此,一方面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垃圾分类启动仪式、知识讲座、有奖知识竞赛、发放分类宣传环保袋、文艺演出、播放微电影、推送微信、设置宣传栏和电子屏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不断提高百姓分类意识。目前,分类参与率有一定提高。另一方面,加强监督指导,建立健全各项机制,落实“三员三长”队伍(督导员、劝导员、分拣员和网格长、小区长、楼道长)和“三进”制度(分类培训进机关社区、分类氛围进小区、分类知识进家庭)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机关党员模范带头、学校“大手牵小手”和群众志愿者作用,不断提高百姓对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准确率。

收集环节。在城镇区域:一是可回收物的收集。成立了可回收物回收公司秀源再生资源公司,按照“小区每周回收2次(工作日1次,双休日1次),机关单位国企学校和商业街每周工作日回收1次”的频次回收,回收价格高于市场价5%-10%。居民、个人可凭钥匙积分扣到戴梦得、江南超市及其连锁超市兑换物品。不便回收的,投放到可回收物桶内,每周清理2次。二是对有害垃圾的收集。要求小件的投放到楼道内有害垃圾收集袋(箱),由保洁人员清理到分类亭有害垃圾桶内,大件的投放到分类亭有害垃圾桶(箱)内。市环卫处每月初回收一次,如平时有害垃圾量较多,可联系市环卫处增加回收频次。三是其他垃圾的收集。要求投入其他垃圾桶内,由有资质的环卫企业定时收运。同时,淘汰不符合规定车辆,做到车身按规定喷涂标志。四是餐厨垃圾的收集。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和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产生的餐厨垃圾,由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收集。在农村区域:生活垃圾均由镇“四位一体”保洁办通过公开招投标,由有资质的保洁公司负责收集。

运输环节。在城镇区域: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产生的可回收物由中标单位杭州联运知慧负责回收运输,居民可回收试点小区产生的可回收物由秀源再生资源公司回收运输;其他垃圾按原渠道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运输,密闭运输至指定的中转设施或末端处置企业进行规范处置;有害垃圾和餐厨垃圾由市里专用车辆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在农村区域,均由镇“四位一体”保洁办通过公开招投标,由有资质的保洁公司负责运输。

处置环节。在城镇区域:城区范围的可回收物由秀源再生资源公司进行资源化回收处置,镇区范围的可回收物处置尚在研究;有害垃圾由市环卫处交由具备资质的危废处置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全部运往步云热电厂焚烧处置;餐厨垃圾由绿能公司进行资源化处置利用。在农村区域:不可腐烂中的可回收物由镇“四位一体”保洁办通过公开招投标,由有资质的保洁公司负责进行资源化处置;不可回收物运往步云热电厂焚烧处置;可腐烂垃圾在各镇(街道)可腐烂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采用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置和工厂化处置两种模式处置;对有害垃圾定点收集,计划由专门的环保公司收集处理(目前还在对接中)。

(四)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监督考核。

一是建立督查整改机制。区分管领导和区级领导领衔重点难点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推进分类工作;区分类办每月督查通报工作情况,每季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商议解决分类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街道、社区也成立相应队伍,建立微信工作群,加强检查指导,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二是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制定《秀洲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考核办法》,从组织架构、工作目标、宣传发动、日常运维等方面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考核。区政府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到区对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三是建立评优激励机制。出台了《秀洲区物业管理服务项目(服务企业)考核实施细则》,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物业管理服务评定内容中,择优评出15家优秀物业项目,授予区“年度优秀物业项目”奖牌,并最高给予每平方米0.2元(按小区建筑面积)和每百户6000元的奖励。各镇(街道)也在根据实际,积极探索对社区物业的考核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

虽然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居民生活习惯固化、末端处置能力滞后等条件限制,推进该项工作依然存在不小的挑战和压力,需要高度重视,部门联动,持续努力。

一是分类意识亟待提高。各级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居民分投知晓率、准确率、参与率仍有待提高;个别物业和业主委员会对分类工作不支持。二是入户宣传还需加强。具体表现为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宣传方法有待改进,宣传形式有待创新。三是联动机制有待加强。区、镇(街道)相关部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增强,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四是末端处置能力有限。受各种因素影响,垃圾末端处置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相关措施

下一步,秀洲区将根据省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策略措施,认真落实,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一)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分类意识。调动职能部门积极性,充分发挥“三员三长”功能,切实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做好持久战准备,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团员青年志愿者等队伍的作用,持之以恒开展地开展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力争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0%以上,准确率达60%以上。

(二)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分类收运。总结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好的做法,筹划推进主城区新增小区和各镇分类设施建设;重点对垃圾桶、果壳箱等分类设施进行规范,严格按照市、区相关标准进行设置、整改;全部淘汰敞开式其他垃圾清运车辆,全部采用密闭式车辆进行运输,并统一标识标志,规范分类运输。

(三)加强监督指导,推动分类落实。落实分类工作的日常督查和季度考核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推进项目和分类效果等,区、镇(街道)分类办开展日常检查指导,及时协调问题解决和督促工作推进;根据市、区垃圾分类考核办法标准和要求,对各单位进行考核,以督考促管理,不断推动分类工作提质提效。

(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财政保障。生活垃圾分类从宣传、设施配备到收运管理、分类处置,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和保障,建议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社会发展的整体计划中,明确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和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强化财政支持保障。

    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此,对您提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嘉兴市秀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2018531

 

 

 

 

 

 

 

 

 


抄送:区政府办,区政协办



嘉兴市秀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办公室

2018531日印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