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创新,是秀洲区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十届区政府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高频词。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变革重塑,在提升创新显示度上取得新突破。这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当前,秀洲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围绕全会部署,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秀洲实践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全会报告将创新摆在如此突出的位置,就是要我们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把创新链建在产业链上,把产业链融入创新链中。”秀洲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吴仙容说。
吴仙容表示,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中,秀洲将以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作为改革试点单位,充分发挥五个研究院资源优势,深化高层次人才“校(院)企双聘”流动共享,积极选派“科技副总”“产业教授”,落实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机制。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方面,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模式,加快破解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
随着创新要素不断汇聚、技术突破频频涌现,油车港镇正紧紧把握嘉兴运河湾新城建设的契机,以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建设为强大引擎,全力投身于嘉兴运河湾科创走廊新高地的建设,书写从“农业小镇”向“科创高地”跨越的时代答卷。
“聆听了全会报告,深受鼓舞、深有启发!”油车港镇党委书记吕军超表示,根据全会报告,油车港镇将以运河湾科创带为创新发展走廊,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和激励机制,以现有工业、服务业、农业发展成果为基石,推动新能源、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效能,让创新不仅存在于企业车间和科研院所,更要走进居民生活,形成全民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两者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能够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秀洲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在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自2020年11月落地秀洲以来,研究院充分发挥北理工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打造一流“科技创新大平台、创新人才新高地、产教融合新基地”。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副院长侯爱军表示:“我们正大力推进院企联合研发中心、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熟化平台建设,加大产教联合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副总’的专业技术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六方联动·入企赋能’工作,推动研究生、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及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的联动,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此次区委全会的重要要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将光学元件抛光、镀膜、玻璃模造、超高精密加工、半导体玻璃晶圆制造、半导体光刻显影技术、半导体清洗和检测等多种跨领域技术集成整合的光学企业,近年来依托科技创新的先发优势,升级工艺、迭代产品,赢得发展主动权。
该公司董事长徐云明表示,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多领域技术集成整合的独特优势,以此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强化创新主体地位上持续发力。在新质生产力转化方面,将加快推动技术成果向产业化应用的转化速度,拓展应用场景,让技术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新的增长点;在产业链协同创新方面,主动承担起产业链“链主”企业的责任,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享技术资源、共同攻克产业链上的共性技术难题,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秀洲区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区上下正以区委全会精神为指引,将创新融入发展的血脉,以实际行动攻克难题,让创新成为秀洲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