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信息 > 今日秀洲

七旬党员24年助学路用“红心56”编织贫困学子大学梦

发布日期: 2025- 07- 02 17: 48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黝黑的皮肤、花白的头发、普通的运动鞋……昨天下午,在秀洲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记者见到了吴汉忠——“红心56·四海一家亲”爱心助学团队的负责人。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一忙起来,他跟年轻人并没什么两样。

“今天是小胡同学的生日,我先要在群里发个祝福信息。”吴汉忠一边说话,一边打开一个名为“四海一家亲”的微信群。群里共有387人,除了吴汉忠和团队另一名成员外,其余385人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虽然说着不同的方言,但他们都曾在人生的寒冬里,得到了这位七旬老党员给予的温暖。

2001年,吴汉忠和张祥标、沈民辉、杨忠元等发起成立爱心助学团队,后来该团队取名为“红心56·四海一家亲”。24年来,吴汉忠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帮助了全国385名贫困学生在210余所大学圆了大学梦,改变了命运。

“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呵护他们成长进步,引导他们回馈社会。”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吴汉忠和“红心56·四海一家亲”爱心助学团队每一名成员的心声。

26公里的起点

2001年5月的一个夜晚,嘉兴电视台一则求助新闻像针一样刺痛了吴汉忠的心。嘉善天凝中学的小于父亲离世、母亲出走,失去经济来源面临辍学。

“不能让孩子没书读!”第二天清晨,吴汉忠就拽着同事沈民辉、杨忠元赶了过去。26公里的颠簸路,三人凑了1200元学费。

“最初也不清楚爱心助学该如何做,只想尽力去帮助孩子。因为我们也从苦难的时代过来,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吴汉忠说。

如今,当年的贫困生已是高级工程师,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我没想到,这趟26公里的平凡善举,后来星火燎原般成为跨越24年的‘助学长征’,帮助的困难学子涉及全国56个民族。”

从刚开始资助小于,到后来通过新闻媒体、各地建设系统,吴汉忠了解到更多的求助信息,萌生了将爱心助学延伸至全国的念头。但他深知,仅凭几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于是积极邀请更多爱心人士参与。

93岁高龄的嘉兴老党员、老教师王成琤得知吴汉忠发起的助学行动后,毅然加入团队,他对家人下达“硬性任务”:“万一我身体不行了,必须把我的资助任务继续下去。”

每年,吴汉忠和团队都要奔赴全国各地,寻访困难学子、审核资质,每一个获得资助的学生,他都亲自见过面。每次走访困难学生家庭,听到那句“谢谢,终于等到你们了”时,吴汉忠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资助学生的同时,吴汉忠也把人生信念传递给孩子们:“昂起头,挺起胸,踏踏实实往前走!”

24年助学路

如今,吴汉忠和他的团队其足迹已经走遍了全中国,他们用爱心帮助了很多困难学子,让这些孩子圆了大学梦。20多年来,吴汉忠资助学生花费了上百万元,退休后70%的退休工资都投入其中。

生活中,吴汉忠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他自嘲自己几乎20年没买过衣服,有的人觉得这样不值得,但在他看来,共产党员不要比吃穿,要比奉献!

采访中,记者发现吴汉忠有一个略显破旧的公文包,里面放的全是助学对象的信息,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来自哪个民族,考上了哪一所学校,他都清清楚楚。24年来,吴汉忠和他的团队靠什么坚持到了现在?

“靠的可能是一颗初心吧!”吴汉忠坦言,他就是把入党誓词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希望为更多的贫困学生送去温暖和希望。而他也在收到一封封录取通知书时,在听到一声声“吴伯伯,谢谢您”时,在看到资助的大学生因为读书而改变命运时,更加坚定了自己最初的选择。

吴汉忠深知对贫困学生不仅要在经济上倾力相助,更要当好孩子的“编外家长”。“我们会在传统佳节以及孩子生日时送上祝福,期末时检查成绩,假期还要布置孝心作业,比如帮母亲洗一次头发、给家人一个温暖的拥抱等,引导他们孝亲敬老、崇德向善。”吴汉忠说。

最让吴汉忠感到欣慰的是,在他和团队的影响下,如今已经有59名孩子从受助者成为团队志愿者,继续资助贫困学子,续写着爱心接力的新篇。

记者临走时,吴汉忠又翻开了今年计划资助的对象名册,他和团队也在计划着即将出发的新疆行。在工作室的墙面上,是“红心56·四海一家亲”爱心助学团队资助过的学生入学照,像一个个“谢谢”在跳跃。老人拿起笔,笔尖画过纸张的沙沙声,和24年前那个雨夜,他在电视前记下小于名字时的声音,竟如此相似。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