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信息 > 今日秀洲

从精准治理“一粒尘”看见数据生产力

发布日期: 2025- 06- 30 19: 01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一张引人关注的“数字身份证”诞生了——6月26日,由秀洲区生态环境分局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登记的道路积尘负荷数据知识产权正式获批。

这张“数字身份证”引人关注的信息点有好几层含义。首先,从申请主体上看,这次是由政府职能机构和科研院所联手,对政务数据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数字创新成果,并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方式进行固化。

政府职能机构沉淀了大量的数字资源,构筑了一个数字“富矿”,但政府部门往往缺乏数据的专业处理能力,而科研机构的引入就如同找到了“数字矿工”,能够把数据资源中的价值要素精准提取出来。这样的组合,简直就是今后政务数据资源开发的“黄金搭档”。而这张“数字身份证”也是全省首张由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联合申请并获批的数字知识产权证书。

由这张“数字身份证”我们联想到,今年5月,《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公布,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不同部门的政务数据打通共享后,不但可以壮大“富矿”的矿脉,更可贵的是为数据处理提供了不同的价值参照系,有助于剔除数据中的“杂质”,有助于加工形成更高价值的信息复合,为支持“来数加工”、壮大数商、发展数据产业新业态提供重要支点。

关注这张“数字身份证”是要关注它在“用”上的价值。这里的“用”也至少包含两层含义。有了精准治尘土的数字化创新成果,就可以科学评估污染状况、优化清扫资源、考核管控成效,真真切切地把数据转化为工具,真正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为我所用。而从精准治理“一粒尘”的思路延展开来,我们还可以期待,未来,数据治理有望深挖政务数据资源这座“富矿”,在各个领域大展身手。

关注这张“数字身份证”的“用”,还表现在作为数据知识产权在可交易、可授权、可质押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当前,浙江正在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数据要素流通和价值释放。从这张具备一定“开门”意义的“数字身份证”上,我们看到了秀洲区在激活公共数据资产、构建数据产权制度方面的努力和成绩。这一张证书的获批,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价值和模板意义。

从精准治理“一粒尘”上,我们得以看见通过“数据+算法+算力”技术架构所产生的数据生产力有了生动表达。

当前,“数字浙江”建设日新月异。围绕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战略部署,近年来,《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浙江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办法(试行)》等一批制度文件陆续出台,《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等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从实操层面解决了许多共性问题。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杭州数据交易所等平台纷纷探索数据交易规则。我们由衷期待,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创新成果在服务数字政府治理上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多经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