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日前,2024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优秀县(市、区)名单公布,秀洲区第三次被授予“大禹鼎”银鼎。这也是秀洲区捧回的第六尊“大禹鼎”。
“大禹鼎”是浙江“五水共治”工作的最高综合性奖项,秀洲区累计3年获得“大禹鼎”银鼎,明年有望冲“金鼎”。
沉甸甸的奖杯,见证了秀洲区高质量发展底色的“治水经”。
去年以来,秀洲区9个市控及以上断面Ⅲ类水100%,石臼漾水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Ⅱ类,水质达标率为100%,12个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断面Ⅳ类及以上水100%,29个镇(街道)断面Ⅲ类水占比96.6%,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2个出境断面水质改善显著,获补下游生态补偿资金1600万元,居全市第一。
秀洲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满城的水色风光承载着绿色发展的使命。去年以来,秀洲区立足全域美丽目标定位,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深化“五水共治”“河湖长制”任务要求,高水平落实水生态修复、高标准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等,多措并举构建治水新格局,全面巩固提升“五水共治”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公众治水满意度、幸福感。
顶层设计方面,秀洲区进一步聚焦“大生态”格局构建,发布高质量推进“五水共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持续推进截污纳管、源头污染治理、生态配水与修复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全域治理方面,秀洲区注重多部门协同联动和系统治理,精准落实“一点一策”治理方案,全力打好“找寻查挖”攻坚战,纵深推进工业源、生活源、农业面源、船舶移动源污染“四源共治”,巩固提升重点断面水质;不断提升水生态修复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加快推动“美丽河湖”连点成片并向“幸福河湖”建设高效转变;积极推动重大项目提质增效,强化“污水零直排区”示范创建等。
在项目推进上,秀洲区“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扩面工程持续深入,新塍镇成功完成市级标杆镇创建,进一步巩固了污水治理成效。碧水河道建设成果丰硕,去年全年建成碧水河道51公里,“水下森林”面积不断扩大,不仅提升了河道的生态景观效果,更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下转2版)
(上接1版)
秀洲区还与苏州吴江区携手,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建立了省际边界水环境联防联治机制,开展联合河长、水质联合监测、水环境联合治理、联合执法、联合保洁的“五位一体”治水工作。经过紧密合作、精准发力,两地界河水质从原来的劣五类,提升到近五年来始终保持在三类水。去年,江浙首个跨省界村级幸福河湖项目在小天圩河顺利完工,并顺利通过联合验收,标志着两省在跨界治水合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在治水过程中,秀洲区积极探索创新治水模式,通过建立水质预警会商、水质改善闭环处置、水质考核奖励、区域生态补偿等四项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打好水质改善“组合拳”。
水生态持续向好,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以油车港镇南官荡为例,通过幸福河湖示范项目建设,这里不仅建成了美丽的环湖步道、服务驿站,还打造了“水下森林”,确保水域水质稳定在三类水标准以上。如今的南官荡,已成为湿地度假休闲打卡地,周边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蓬勃发展,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换。
“我们将继续以‘大禹鼎’为激励,持续发力,在巩固现有治水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治水举措,提升治水成效,为打造更加美丽的秀洲贡献力量,向着‘金鼎’目标稳步迈进。”秀洲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