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信息 > 今日秀洲

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探测装备进入国产化时代

发布日期: 2025- 05- 14 17: 31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4年(第六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入围名单。浙江星天海洋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自主研发的“星天海洋全国产化水下测绘装备及数据处理软件典型应用案例”,从全国1324个有效方案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4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重点推荐应用案例名单。重点推荐名单全国仅30项,这一荣誉体现了该案例的技术创新性和行业示范价值,也标志着星天海洋在信创领域的技术实力获得国家级认可。

初心向海

全面构建国产化技术体系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是指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底层架构和标准,推动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替代,以规避外部技术制裁和风险。

“此次入围,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可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完全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解决了国外产品对我们禁运所造成的‘卡脖子’问题。”浙江星天海洋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飞介绍,星天海洋能够打破国外高端海洋探测装备垄断局面,引领海洋探测装备进入国产化时代,主要得益于公司长期以来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向海而行,应势而生。自2013年成立以来,星天海洋就致力于自主研制海洋水下核心探测声呐设备和水下信息数据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加大海洋领域投入力度。

“想要打破国外垄断,唯一的办法是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此后,公司在探测系统技术体系和产品开发上持续发力,平均每年投入2000万元至3000万元的研发经费,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重来后,终于迎来了一系列领先技术和产品的成功开发,朝着“核心技术国产化”的目标迈进。

“新质”之力逐浪生长,自主研发之路捷报频传。2016年,星天海洋落户嘉兴,开始研发专门应用于河湖场景的探测声呐设备和水下信息数据系统;2018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eoBeam系列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成功推出;2023年底,仅有手掌大小的最新款微型多波束测深系统CuBeamOne成功研发……这些开创性产品的推出,为星天海洋在海洋探测装备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实力是构建企业竞争优势和激发创新活力的核心要素。目前,公司拥有知识产权228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专利技术的积累,为星天海洋实现水下测绘装备及数据处理软件全国产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让国内客户有了更多选择,从而摆脱了对进口设备的长期依赖。

成功出海

国产多波束踏上海外征途

核心技术的突破为企业产品创新赢得了更多主动权。去年,星天海洋与华测导航合作研发的HQ-400多波束技术成功“出海”,在西班牙特内里费岛、大加纳利岛以及马德里等地的港口、水库等多个场景中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华微4号无人船与HQ-400集成化小型多波束系统协同作业,核心部件已全部实现国产化。”丁飞介绍。

过去,相关领域测量普遍使用传统航标船,设备体积大,需要人力多。而HQ-400多波束测深系统集成了小型化与多波束测深技术的优势,CMS软件可引导无人船沿预设航线自动航行,智能规避航路障碍。该协同作业方案实现了两人即可完成的高效作业模式,且能够有效克服浅滩多、水上树林等复杂水域问题。

“从测试结果来看,我们的这款产品在性能上与进口产品不相上下,比国外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使广大客户使用成本更低。”丁飞告诉记者,该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众多海外用户的青睐,“今年仅单笔订单就销售了100套。”

产品落地并应用于五湖四海是星天海洋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的最终目的。这家高新技术企业从技术中来,到产品中去,实现创新发展的“自给自足”,推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明星产品”,可应用于海道测绘、航道海事、水利水文、环境保护、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从此,星辰大海有了“中国智造”,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收获了良好口碑。

从一家初创企业到行业领军者,星天海洋的崛起映射出中国海洋科技的蜕变。“入选工信部信创案例,是荣誉更是责任。”丁飞表示,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更多国产技术在海洋领域落地,让更多自主研发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在波涛汹涌的全球竞争中,这家秀洲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为帆,驶向更广阔的深海。正如其愿景所言——“成为海洋信息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的民族品牌”,星天海洋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