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2025年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第一次绩效评价情况的通报》,秀洲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绩效评价,是全市唯一入选的农业产业园。
秀洲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24年5月获批建设,涉及新塍镇、油车港镇、王江泾镇3个镇和高照街道,总面积344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0万亩,其中稻谷和淡水养殖两大主导产业规划面积18万亩,包含水稻种植面积14万亩、淡水养殖面积4万亩。
锚定“新时代鱼米之乡、长三角种业硅谷、运河畔农业强区”建设目标,产业园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引擎,不断推动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园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5.52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60.36亿元。
机制出新
构筑保障产业园发展“四梁八柱”
为优化配置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秀洲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12个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产业园建设的统筹协调、重大决策和扶持政策制定,着力破解“人地钱”等瓶颈制约,推动产业园持续强劲发展。
2024年,整合农业生产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美丽乡村等省、市、区三级财政资金2.48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投资8.95亿元投入产业园建设。
为进一步完善产业园的管理机制,成立注册资本11亿元的国资公司嘉兴市秀宏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产业园实施主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运行思路,全面代管和运营现代农业产业园。至此,以多元投入为特色的产业园发展机制的“四梁八柱”已形成。
创新出圈
全省率先启动“种业强区”建设
在产业园种业龙头企业勤丰种业的育种基地,记者看到农技师们正在巡查苗情。企业负责人沈华中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完成杂交稻制种1000亩、繁种2000亩以及小麦繁种18000亩,总产值超过4000万元。
“制繁种产值和收益远远超过传统优质稻米种植,公司计划继续扩大制繁种种植面积,光是小麦繁种,计划到2028年,要扩大到目前的4倍。”沈华中信心满满地说。
为持续深化秀洲区省级现代种业集成改革试点,聚力打造“长三角种业硅谷”,产业园把现代种业作为推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点来抓,在全省率先启动种业强区建设。
强化政策引领,优化顶层设计。秀洲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科学编制《浙江嘉兴运河湾农业科技园建设规划》,全面启动一心五园二十种业基地“1520”种业工程建设,建成良种制种、优质粮油、粽用糯米3个万亩生产基地。
做强创新引擎,推进科产联动。通过院地合作、产学研结合,产业园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共建实验室、技术中心、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展示基地,组建6个主导产业专家团队,建设秀洲智创聚落省级农创园。
2024年,产业园育成水稻、小麦新品种6个,示范推广新品种25个,制繁种面积超过2.5万亩,种业企业产值近3亿元,良种推广面积350多万亩。四大家鱼原种保护区面积1600亩,年繁育长江四大家鱼种苗5亿尾。由勤丰种业参与研制的小麦新品种“浙华1号”创造了2024年浙江“农业之最”,亩产达到551.16公斤。
产业出彩
全链融合带动产业提质增效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产业园围绕稻谷和淡水养殖两大主导产业,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推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出新出彩。
又到端午粽子季。全国粽子行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五芳斋集团总部和生产基地就在秀洲。去年,五芳斋粽子中试车间建成投用,嘉兴糯稻科技小院荣获国家级科技小院称号。
以嘉兴粽子入选国家“土特产”推荐品牌为契机,为促进县域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培育,出台了《嘉兴粽子“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引领嘉兴粽子“土特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以稻米和水产品加工为重点,产业园全力推进大米加工、稻米糕点制品、水产品初精加工及冷藏冷冻保鲜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2024年,产业园稻谷和淡水养殖两大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产值43.57亿元,年增速6.99%,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为3.9: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8%。
“美丽经济”也在开花结果。农民丰收节、网船会、青鱼捕捞节、品尝粽子盛会等一系列农事节庆活动缤纷登场,重构农业消费新场景,2024年,带动产业园乡村休闲旅游收入超3.9亿元。
围绕做好“一片田”的文章,产业园从稻田、麦田、种子田、“文艺田”、种养“复合田”入手,向土地要效益,发展淡水养殖的“蓝色农业”,不断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持续带动3.4万户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