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2024年秀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25- 02- 20 10: 44 信息来源: 秀洲区统计局 浏览次数:

2024年秀洲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集中精力拼经济、奋勇争先创一流,全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建设产城高度融合、城乡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主城区和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主城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一、综 合

秀洲区总面积547.73平方公里(行政口径),户籍人口44.29万人(行政口径)。据初步测算,2024年全区(管理口径,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2.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按三次产业完成情况看:一产实现增加值20.69亿元,同比增长2.8%;二产实现增加值361.59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23.88亿元,同比增长5.7%;三产实现增加值339.88亿元,同比增长6.6%。三次产业比重从2023年的2.9:51.4:45.7变化为2.9:50.1:47.0。

 

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3.27亿元(行政口径),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按三次产业分:一产实现增加值20.69亿元,同比增长2.8%;二产实现增加值470.19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工业增加值为421.22亿元,同比增长6.7%;三产实现增加值472.39亿元,同比增长4.9%。三次产业比重从2023年的2.2:49.6:48.2变化为2.2:48.8:49.0。

 

 

二、农业和农村

202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1%。实现农业产值16.96亿元,可比增长11.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4.79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5.17万吨;实现蔬菜和食用菌总产量24.80万吨,果用瓜产量0.58万吨,园林水果产量4.89万吨。实现牧业产值1.73亿元。年末生猪存栏1.80万头,全年生猪出栏1.38万头羊出栏0.70万只,家禽出栏131.71万羽,牛奶产量4085,禽蛋产量643吨。实现渔业产值10.20亿元,可比增长3.0%。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3.45万吨,同比增3.2%。

农业产业发展更加高效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建成省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千亩示范片四个,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82万亩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王江泾莲藕产业)通过验收《藕鳖综合种养技术规范》《藕虾综合种养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入选2024年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试点培育区。积极深化农业“双强”行动,推广“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发展模式,创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两家。引进亿元以上农业项目个,农业外资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建设,长三角水稻新品种科创展示现场会成功举办,秀洲青鱼、王店三园鸡等土特产列入省级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机具数量、超长期国债资金使用量均居嘉兴市首位。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5.01亿元,同比增长7.6%。按轻重工业分:实现轻工业增加值95.45亿元,重工业增加值159.56亿元。从规上工业支柱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2.37亿元,同比增长18.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7.51亿元,同比增长11.2%;纺织业实现增加值36.54亿元,同比增长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28.16亿元;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6.51亿元,同比增长19.6%。

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3.54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税总额102.19亿元,其中利润总额为76.83亿元。规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12.91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出口交货值266.03亿元。

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29.79亿元,同比增长11.8%;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9.93亿元,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8.11亿元,同比增长13.8%;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8.40亿元,同比增长2.3%。

2024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86亿元。全区78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43.25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省内产值194.04亿元,同比增长8.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4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00亿元,同比增长15.7%。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73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3.41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0.86亿元,同比增长18.8%。

从投资结构看,项目投资216.85亿元,同比增长17.8%;建安投资161.31亿元,同比增长16.8%;生态环保、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51.68亿元,同比增长34.7%;制造业投资75.92亿元,同比增长4.1%;第三产业投资220.86亿元,同比增长18.8%;基础设施投资62.98亿元,同比增长24.3%。

2024年,全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27个,本年完成投资187.53亿元。本年新开工项目127个,累计完成投资67.12亿元。

2024年,全区累计销售商品房面积37.1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5.49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2.06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40.91亿元。全区全年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88.15亿元,同比增长11.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96.3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98万平方米。

 

 

五、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4.89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为141.07亿,同比增长11.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为12.05亿,同比增长1.2%。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5.75亿元,同比增长22.5%。

网络零售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动能。秀洲区积极推动直播、电商等贸易新业态的发展,2024年,全区限上贸易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26.17亿元,同比增长51.3%,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取得成效。2024年,秀洲区商务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参与人数超1.5万人次、补贴金额达4700万元。全区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是上年同期的2.4倍;限上通讯器材类(智能手机)零售额是上年同期的2.6倍;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3.0%。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消费增势较好。全区限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5.4%;限上金银珠宝类零售额是上年同期的3.1倍;限上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8.0%,限上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5.7%,限上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9.0%。

2024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31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全年新批外资项目43个,其中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23个。从类别看,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2.41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72.8%;制造业利用外资0.46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13.9%。

2024年,全区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404.69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出口实现371.13亿元,同比增长19.4%。进口实现34.57亿元。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37.56亿元。

 

 

六、财政和金融

2024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77.40亿元,同比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33亿元,同比增长7.1%。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67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民生支出41.95亿元,同比增长10.6%。

财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强化护税协税,深化放水养鱼,助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十二个月实现正增长,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7.8亿元。坚持常态化过紧日子,全区“三公”经费实现只减不增。完成区对镇(街道)、高新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加强对乡镇财力的支撑和统筹,补齐基层“三保”短板。加强政府债券争取和管理,全年发行债券资金51.62亿元,其中发行新增专项债券45.82亿元、一般债4亿元、再融资债券1.8亿元。聚焦重点支持经济发展,全年投入资金26.12亿元支持“8+4”经济政策体系落地见效

                                                备注:2023年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厚植新优势。全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57所。义务教育段学校23所(下设完全小学及校区16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初中6所,小学10所,在校学生50156人,专任教师2990人;幼儿园34所(下设园区22所),在园幼儿14196人,专任教师1189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国家级评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评估,全区学校获评省现代化学校4所、省级以上集体荣誉37项、市级以上集体荣誉190项。秀洲区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区、全省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全省深化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率先实现各镇中心幼儿园省一级园全覆盖,中小学校校际差异系数继续领跑全市,连续获评全省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A档。

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区域总体创新指数142.7,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位列第13位,比上一年度跃升1位。省级及以上孵化器数量列全市第1,1家单位入选省级海外孵化中心,2家单位获得省级众创空间考核优秀。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1家。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42.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27%,占比居全市第三位;全区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99.93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8.4%,占比居全市第三位。10家高企入围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数量并列全市第1。维亚生物被认定为2024年全市唯一的省级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2个项目入选省级“尖兵”“领雁”项目。2家企业入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数量并列全市第1。全区新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10名,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时隔7年再次入选1个。新引进全职青年博士55名。新增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

八、文化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再上新台阶。“秀洲三馆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领航项目,与“秀洲农民画对外传播实践”2个项目共同入选2024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典型案例名单;引进精品剧目4部,举办文艺演出343场次,原创舞蹈《门里门外》获省群星奖。新增图书馆分馆5家,城市驿站3家,文化馆企业分馆2家,乡村美术馆1家。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嘉兴分会场活动,推进“国际艺术村”项目并举办“乡村里的童画世界”儿童画作品及人文艺术作品展。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新提升。推动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范围调整。重点推进新塍老街、牛花花小镇、千里集、开森部落建设和运营。2024年,秀洲区过夜游客同比增长53.4%,居全省第五位;全域旅游游客数同比增长23.4%,居全省第四位。文遗保护利用打开新局面。启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完成省级民生实事文物修缮3处,创建乡村博物馆4家。完成考古前置105个地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举办“国潮非遗 粽情端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新增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家、省级非遗传承基地1个。

 锚定体育现代化目标激活新动能。全区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6.7%、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为98.7%。完成省民生工程环浙步道25公里,新增体育场地面积9.27万平方米,增幅列全市前列。全区已累计注册单项体育协会21家,3A以上体育社团17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4家;镇、街道社会体育组织83个。秀洲籍运动员李冬崟作为嘉兴唯一一名征战巴黎奥运会运动员,获得女子500米四人皮艇第五名,秀洲籍其他运动员获得世界杯金牌1枚、铜牌1枚,亚锦赛金牌1枚,全国赛事金牌2枚。举办区青少年田径、游泳等锦标赛8项,区中小学生阳光运动会轮滑等比赛3项,参赛运动员达到12357人。入选浙江省深化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并在省校园足球现场会上做经验交流。

 

 

九、生态环境和城乡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再夺“大禹鼎银鼎”,实现全省治水最高奖历史“五夺鼎”。9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Ⅲ类水8个、Ⅱ类水1个,饮用水水源地石臼漾水厂水质Ⅱ类,水质达标率为100%。2023年2个出境断面水质改善显著,获补下游生态补偿资金1600万元,位列全市第一。PM2.5平均浓度27.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0.7%,完成市对区下达的目标任务。整合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废旧商品和其他固废收运体系,嘉兴市首个“多网融合”城乡环卫综合体项目在王店镇投入运行。顺利完成第三轮央督迎检工作,督察进驻期间接收交办信访件13件,全市数量最少,化问题为亮点,推动王店镇冻兴牧业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提升,打造全国首家集楼房饲养、全封闭运行、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的低碳环保型未来智慧牧场。强化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保障,在全市率先推出环评与排污许可证“同时申报、同时受理、同时审批、同时核发”的“评证四同时”制度,推动重大项目快速审批、落地见效。深入开展“五声共治”试点,实施静音行动,推进责任部门协作,共同推进疑难噪声问题解决,建设宁静小区7个。成功申报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新塍镇在第二批省级低(零)碳镇赛马评估中获得A档评价。开发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制备水泥砖碳普惠方法学,并成功备案减排量1745.04吨。探索多样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形式,全市率先实践以劳务代偿形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打造共富典范单元,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开展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等八大专项行动,新建成城乡风貌样板区2个、未来社区5个、现代化美丽城镇1个。获评省级优秀方案1个、省级优秀案例2个,新增省级“一老一小”服务场景20个,秀湖综合品质样板区列入全省试点建设名单。以“烟火古镇·寻味新塍”为金名片,推进新塍镇风貌特色镇建设,成功召开全市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现场会,得到李军市长高度肯定。推出“清雅荷荡”等3条共富风貌游线,将共富基本单元建设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游可感可赏的共富体验。高质量建成2个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和12个“家门口好去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其中王店解放社区入选市政府民生工程精品点位。高质量完成蓬莱景区二期公园和青荷公园建设,完成“柿林秋雨”生态绿廊最终设计方案的征集及评审工作。提升燃气用户端安全水平,实施燃气灶管阀一体化更换民生工程,更换金属波纹管及减压阀完成率、淘汰置换非标灶具完成率均超过100%。全力推动瓶装燃气规模化改革,完成老旧燃气储配站1座,完成新塍镇燃气储配站新建EPC招标,完成王店、洪合2座新建供应站建设,其余5个供应站按计划推进。

 

 

十、人口、就业、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末,全区(行政口径)户籍总户数为146541户,人口442910人,同比增长0.6%,其中城镇人口276707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6.14‰,死亡率6.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2024年末全区(管理口径户籍总户数为121764户,人口383780人,同比增长0.6%,其中城镇人口217577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6.04‰,死亡率6.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2‰。

全力稳定就业基本盘。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打造“宜业在秀·15分钟就业公共服务圈”,王店镇人才市场(零工市场)被认定为秀洲区首个省级零工市场,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就业困难社保补贴、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等就业补贴3400余万元,“留秀返秀”留岗补贴335万元、新员工一次性就业补贴43万。全区新增城镇就业1.6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5%以下。

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稳步增长。2024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785元,同比增长4.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215元,同比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277元,同比增长5.2%。

2024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691元,同比增长7.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874元,同比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001元,同比增长8.1%。

2024年,秀洲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42:1。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妥善做好延迟性法定年龄退休政策平稳落地。全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灵活就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1.99万人、5.53万人、2.24万人,养老待遇入卡率全市领先。重点对物流快递行业、建筑领域等工伤高发企业开展工伤预防,减少因伤致残返贫。大力推广“一卡通办”,新增实体卡4.43万张,新增电子社保卡3.72万张,进一步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社会福利与关爱体系有力提升。全力推进省级“精康融合行动”试点项目,建设7个康复驿站,3个康复服务点;成功获批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项目资金支持。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积极推进“1+5+N+X”养老服务体系,新建王店、洪合、王江泾3家康养中心,圆满完成5家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任务,全市率先开展困难家庭厨卫装配式改造试点,完成改造70户;全年建成社区食堂5家、养老助餐点19家、养老驿站9家,累计建成养老助餐点137个。持续开展“秀未保•童赋裕”护苗行动,确保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得到全方位的关爱与帮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