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数字化绿色化“两化”协同,既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日前,记者从秀洲区经商局获悉,秀洲区紧紧围绕“智造强区”和“数字赋能”,全力推进“两化”改造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区实施数字化项目133项,目标完成率103.8%,列全市第二。全区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71项,开工率100%,完成节能量3.03万吨标煤,节能完成率101%,列全市第二。
打好“组合拳”
重点抓好标志性项目
纺织产业是王江泾镇的主导产业,全镇有纺织企业近3000家。其中,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65家,规上企业149家。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王江泾镇的纺织业也面临设备落后、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层次低等困境。如何让“老树发新芽”?“两化”改造为该镇纺织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走进嘉兴市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涡流纺车间内上百台机器高速运转,整个车间井然有序。原来,企业几年前就通过设备创新、技术创新等,走上了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之路。“我们通过购置最先进的涡轮纺织设备以及‘机器换人’,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2.85亿元。
事实上,不仅是嘉兴市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王江泾的纺织企业纷纷行动起来,通过“两化”改造助力产业“焕新”。前不久,在王江泾镇召开的纺织企业座谈会上,凯邦、杰美达、麦仑等8家纺织企业技改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超10亿元,达产后新增年产值25亿元。
企业改造意愿足,一方面离不开自身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今年,秀洲区坚持打好“组合拳”,将“两化”改造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有机结合。
一方面,以项目建设促设备更新,制定《秀洲区推进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突出抓好存量企业增资扩产项目、零地技改项目、设备更新项目。截至目前,全区入围省级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各1个,获省补资金1420万元,入围市级2024年投资类项目补助18个,获得市级资金3643万元,入围数量和金额列市本级第一。
另一方面,全力推进全区纺织等传统行业转型提升,鼓励企业设备更新改造,重点攻坚盛虹、天之华、凯邦锦纶、庆联纺织等标志性项目。积极引导毛衫产业转型提升,推进“毛衫派”跨境电商交易平台迭代升级,上半年已实现线上交易额2500万美元。
“点线面”结合
分层分类有序推进
在“两化”改造中,秀洲区逐渐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在数字化上,秀洲区“点线面”结合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我们以隆基灯塔工厂、国家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为引领,若干个数字化车间共同发力,分类分级建立秀洲区智能制造体系。”秀洲区经商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创建灯塔工厂1家,国家智能应用场景2个,未来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5个。
同时,结合秀洲区产业特色,重点推进王店集成装饰细分行业改造,创新实行“1+N”总资源商模式,探索“政府+国资+科研院所”三方模式,王店镇属国资和南科大嘉兴研究院成立运营公司嘉兴南院梅里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集成装饰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提升,通过“N+X”项目化改造+“SaaS”化租赁模式,切实降低企业数字化改造成本,充分挖掘项目潜力。
另外,围绕时尚纺织、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等细分行业,全区面上推行“一镇一业一样板”模式,已陆续开展8个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工作。发布数字化改造“伙伴行动”计划,共同构建秀洲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生态圈,目前已集聚数字化服务商41家。
在绿色化改造上,秀洲区结合产业布局,确定纺织、小家电等行业为绿色化改造主攻方向。以节能项目替代、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低碳技术应用为主要举措,有针对性地推动企业对生产工艺、用能设备、能管体系等方面进行节能降碳改造和管理能效提升,打造绿色化改造标杆项目,提升产业竞争力。今年1至7月,全区推动实施绿色化节能降碳技改项目82项。
接下来,秀洲区将继续加大服务力度、加强金融供给、优化工作机制,持续放大“两化”改造带动效应,为工业经济稳进提质助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