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索引号: | 330411JD090000/2024-217805 | 有效性: | |
---|---|---|---|
发布单位: | 油车港镇 | 生成日期: | 2024-07-25 |
文号: | 来源: | 油车港镇 | |
主题分类: |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索引号: | 主动公开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单位: | 油车港镇 |
生成日期: | 2024-07-25 |
文号: | |
来源: | 油车港镇 |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近日上午,在秀洲区油车港镇麟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7岁的王金元站在人群中央演唱着《英雄赞歌》,旁边还有一群弹电子琴、吹笛子、拉二胡的老人,场面和谐且热闹。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看似平常无奇的场景对王金元来说十分值得珍惜。
年轻时候的王金元虽然一直生活在农村,但业余活动也相当丰富,一有空闲,他唱歌,旁边就有一群好朋友伴奏,那时,广阔的田野上留下了他们的很多美好。直到2012年整村拆迁成小区,简单的爱好却被套上了层层“枷锁”。
“搬到小区之后,家家户户住得都很近,还有很多新居民,在房子里面唱歌影响邻居,去公园唱歌也不方便。”王金元清楚地记得,当时要从家到最近的公园唱歌,路上要花半小时,有时遇到雨天,在门口徘徊几次,最终也下不定冒雨前往的决心。
“我还有很多喜欢乐器的朋友,因为不经常聚在一起,大家都说‘手艺’生疏了。”王金元的情况并非个例,随着嘉兴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老人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但生活“趣味”却少了一些。
不过,很快一场关于他们的变革开始悄然进行。
变化从2014年说起,彼时,嘉兴全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有81.3万人,占总人口的23.3%,居全省首位,如何让老人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成为横在嘉兴改革路上的一块石头。
这年底,嘉兴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确保到2015年底城市社区全覆盖,到2017年底农村社区全覆盖。
没过多久,王金元就发现小区对面的三层楼房开始了改造。“当时听人家说要建老年活动中心,我想无非就是放几张桌子,下下棋而已,也没有城里的活动多。”但事实证明,王金元并没猜对。
2017年4月28日,麟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式“开业”,除了几张娱乐桌子外,运动器材、影音室、医疗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一间面积超大的多功能活动室也对外开放。
“当时李书记说这里给我们唱歌用,看着焕然一新的房间,真的是非常开心。”王金元口中的李书记是李明忠,退休前是马厍村的党支部书记,而马厍村就是麟湖社区的前身。
因为一间多功能室的开放,王金元对《意见》的理解变得深刻且具象。每天上午八点半,他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打印曲谱、摆放设备,虽然练歌时很少用话筒,但声音却依旧高昂。
“唱歌是越练越好,前几年我参加镇里的比赛,还获了三等奖,没想到以前在田边唱歌的我也站在了聚光灯下。”顺着王金元的回忆,李明忠也陷入了沉思。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刚“开业”的那段时间,来的老人并不多。“很多人在城里子女家,也有不少人习惯了坐着晒太阳,不愿意出门。”李明忠就组织大家一起把服务“送出去”,上门关心孤寡老人、组织文艺演出、给老人理发等等,慢慢地,越来越多的老人来到这里。
“老人们来了后才发现,从家到我们这里是很近的。”正如李明忠所言,麟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周边8个小区,最远的直线距离2公里,走路或者骑个自行车,十五分钟内就可以享受快乐。
改革的成效还在不断显现,今年70岁的顾福明和王金元一样,退休后爱上了吹笛子,每天从家花十分钟来到社区养老中心,但现在这个时间又缩短了。
今年3月,顾福明所在的马厍花苑二期新建了占地400平方米的养老驿站,作为社区养老的功能延伸,驿站涵盖阅览区、健康小站、运动区、影音区四个功能区,可以承载小区所有老年人的文娱生活。
“年轻的时候,坐火车好几天到外地打拼,赚到钱就是幸福,但现在出门三分钟,就可以享受当下的快乐。”顾福明觉得,现在的幸福越来越触手可及。
递减是的时间,但倍增的是幸福。早在2016年底,嘉兴就实现了城乡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全覆盖,并在“十五分钟公共服务圈”改革的大潮下,不断优化养老服务的内容。“我们今年计划在全市新建100家社区养老驿站,让老年人花更少时间,享受到更多的特色服务。”嘉兴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倪佳伟说。
中午十一点,排练了一上午的王金元和顾福明来到服务照料中心楼下,只需要刷一下身份证,就可以享受到4块或6块的“老人套餐”。
“同样的菜量,价格却比别人便宜了一半以上,省时省力还省钱。”午饭过后,两位老人计划着先回家睡午觉,下午早早来打乒乓球。
改革启示录
幸福就应该被“圈”住
什么是幸福感?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对王金元来说,在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不仅实现了唱歌梦,还认识了50多个新朋友,他是幸福的。而对全市当下111.3万的老年人来说,15分钟可及的养老服务遍布城乡,他们也都是幸福的。
“相较于十年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局限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有对优质公共服务的要求。”市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与改革处处长马华芳坦言,这些年,嘉兴一直在探索“15分钟公共服务圈”均衡可及优质的路径。
从新建一个公园,到新办一所学校,再到新增一个卫生服务中心。当前嘉兴有84.14%的村(社区)可在15分钟内抵达周围托育设施;98.41%的村(社区)可在15分钟内抵达周围体育设施……15分钟对嘉兴人来说,不仅是时间尺度,更是衡量生活幸福感的“标尺”。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深化改革没有穷期。打造好“15分钟公共服务圈”,嘉兴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
“嘉兴还需要进一步缩小城乡、群体、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要逐步实现‘多圈合一’着力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共建共享,让公共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马华芳认为,被“圈”住的幸福要始终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改革使然,也是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