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信息 > 今日秀洲

创新运营模式,让公共文化场馆“活”起来

发布日期: 2024- 06- 27 17: 31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近日,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县(市、区)和领航项目公布,秀洲区“三馆”(图书馆、农民画艺术馆、非遗文化馆)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项目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领航项目,全省共八个,系全市唯一。

在秀洲,秀洲区图书馆、秀洲区非遗馆和秀洲农民画艺术馆成为了市民茶余饭后的“打卡地”。秀洲“三馆”总面积1.6万平方米,2021年启用。建造时,面对场馆规模大、类型多,运营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度不强等问题,秀洲区政府首创“三馆”融合社会化运营模式,在政府主导下,引入社会力量全面参与筹建、运营、管理,激活公共文化服务的“一池春水”。

上个月,随着电视剧《庆余年》第二季开播,剧中的秀洲区图书馆也跟着火了一把,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服务好,是许多到访秀洲“三馆”的读者观众给出的评价。好服务是怎么做到的?秀洲的做法是:从场馆建设的顶层规划、装修方案的制定到展陈内容的呈现,第三方运营单位全流程参与,为打造符合市场期望的高标准公共文化空间以及后期的开馆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秀洲区在运营主体上,突破传统意义上一个经营主体运营一个公共文化场馆的局限,坚持市场化竞争择优,在浙江省内首创将“多馆”打包委托,降低运营成本;在组织框架上,突破传统框架上一个团队管理一个场馆的局限,完善由总馆长、分馆长、中心主任等组成的团队统一管理;在人员管理上,突破传统设置上一个岗位固定一个人员的局限,以“定岗不定人、多岗位轮换”对人员进行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使用、统一考核。

如果说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骨架,那么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有了文化的浸润,城市才会有内涵与韵味、活力与生机。

为了真正让公共文化场馆“活”起来,秀洲区强化集成供给,通过将各场馆资源整合优化,打造国潮非遗、秀水寻踪、艺起创艺、童乐汇、科普讲习所、家庭教育讲座、STEAM课程、老年人课堂、点读名家、大运同乐等13个活动品牌,因地制宜制定全年活动方案,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打破了场馆间壁垒,“1+4”的品牌活动体系逐步形成。

一部手机就可以自主完成图书证办理、图书借阅与归还;一个智慧书架,能快速精准导航找书;手机、机器人、无人机三位一体,可以实现图书盘点……在秀洲“三馆”,数字化服务无处不在。

聚焦数字赋能,秀洲区不断提升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度,完善横向多跨、纵向贯通的“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活动查询、报名参与、场馆预约、在线欣赏等“一站式”服务;同步健全“大数据智慧化监管+线下日常监测”绩效评价机制,分层分档核准人员费用,提升社会化运营有效性。

开馆至今,“三馆”累计入馆近100万人次,图书累计流通量近200万册次;承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研讨会等高规格会议及全国性展览20余场次;举办各类活动1000余场,累计参与群众超100万人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