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端午节前夕,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广播音乐调频综合部副主任陈婧作为省文化特派员,来到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火炬村文化礼堂,和村民一起包粽子过端午,体验传统文化习俗。
现场,大家五人一组,折叶、填料、裹叶、捆扎……个个手法娴熟。家住新塍镇火炬花苑的陈子英今年59岁,是大伙一致认可的包粽子高手,她双手不停翻动,不时盯着陈婧手里的粽子,“小陈,糯米不要填太多,不然蒸煮的时候会漏……”
这是陈婧第四次来到火炬村,村里不少人已经对她这张“新面孔”很熟悉。今年5月8日,浙江省启动文化特派员选派活动,陈婧作为首批特派员来到了新塍镇火炬村。她一边了解火炬村的共富发展历程,一边走到村民中间,和他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诉求。
用耳朵倾听,用脚步丈量。在陈婧看来,让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与文化项目活跃在乡野大地、田间地头,关键要从实际出发,贴合村民需求。
近年来,火炬村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率先成立了城乡融合社区,村民住进了整洁干净、设施完备的小区,生活变好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唱越剧、跳广场舞、排练‘村晚’……各种文化活动形式多样。”陈婧说,不管是村民闲暇之余参与的文体活动,还是村里组织的才艺演出,都缺乏相对专业性、系统性的培养和锻炼。她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好多年来在媒体行业积淀的经验,借助浙江广电集团和秀洲区的力量、资源,不断挖掘文化资源,培植具有秀洲全域和火炬村特色的文化艺术产品。
“‘初心如炬——声音之城 动听之村’就是我接下来要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陈婧介绍,以声音为载体,将火炬村共富发展道路上的原生故事浓缩成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动听故事,打造包含广播剧、微短剧、音乐剧等在内的“初心如炬”村剧品牌;建立“声音版本馆”,依托浙江广电金牌主持人及头部音频媒介资源,打造有声产品创培基地;设立“乡村音乐学堂”,打造村级少儿合唱团,以乡村音乐为支点,为村民提供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打造本土“民星”。
让文化的音符跃动在火炬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让群众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陈婧将以乐为媒,讲好“火炬”故事、建好文化阵地,为乡村发展注入文化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