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对于“玻璃纤维”的印象,你是不是还停留在固有思维?在位于秀洲区王店镇的浙江振申绝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一块金黄色圆形海绵状物体,伸手往下按压,它迅速反弹回来,恢复了原状。
这块“海绵”学名叫“弹性毡”,是振申绝热刚刚研发生产的新品,也属于玻璃纤维制品,这是一种由特种陶瓷纤维经三维纤维构造,在高温下固定成型的陶瓷纤维制品。该产品具有优良的压缩性能和回弹性能,抗拉强度高,保温绝热性能好,是优良的缝隙保温填充材料,特别适用于大型储罐的罐壁保温绝热。
作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振申绝热自1988年创办以来一直专注于绝热防腐领域,从事绝热防腐材料及系统方案的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具有国家一级防腐保温施工资质,并领衔参与国际国家多项行业标准制定。
两次解决“卡脖子”核心技术难关
提到振申绝热,解决“卡脖子”核心技术是形容这家企业的关键语句。
在深冷绝热领域中,泡沫玻璃享有半个多世纪“黑珍珠”赞誉,一度成为国内石油化工、乙烯炼油、LNG储存输送产业的“卡脖子”关键基础材料。
在保温绝热材料领域,振申绝热是国内最早试水的企业,公司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在2003年,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泡沫玻璃产品质量和产量在国内遥遥领先。在此基础上,经过自主创新,2007年,设计并建造了全自动泡沫玻璃生产线,研制出了高性能泡沫玻璃系列产品,一举打破了美国公司近70年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
创始人张春华记得,2013年,央视“科教频道”专题报道了我国首个“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江苏如东LNG·2009年一期工程。该工程所用的高性能泡沫玻璃保冷材料正是振申绝热研发的产品,当时被誉为国产高性能泡沫玻璃在大型LNG项目应用上的“破冰之作”。
十年后的2023年,振申绝热发布了新一代弹性毡,再度打破欧美技术垄断。“预计今年,弹性毡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张春华告诉记者。
在收获新产品的同时,振申绝热也掌握了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技术。截至目前,企业共获得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并且取得了日本、韩国、欧盟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发明专利授权,在33个国家注册商标,产品出口东南亚、欧美和中东地区,其产品绿色节能的优良性能越来越受市场青睐。
去年年底,省科技厅公布了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振申绝热榜上有名,其主导研发的“LNG管道用高性能泡沫玻璃生产关键技术及工程化灾变防控”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瞄准建筑保温新领域
“过去人们提到振申绝热,想到的都是石油化工领域,其实近几年我们企业瞄准了建筑保温新领域,力争占有新市场。”张春华说。
以泡沫玻璃作为核心材料的紧密型屋面系统,是振申绝热近年来的新尝试之一。举例来说,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屋面保温系统工程就是由该企业一手打造。该博物馆于2018年动工,是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对于屋面系统的安全性、防水性、保温性和持久性要求极高。
作为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屋面保温装饰系统的供应商,振申绝热积极配合博物馆项目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全程给予技术支持,严格把好质量关。
除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外,振申绝热生产的建筑保温材料还广泛应用于上海迪士尼乐园、深圳机场、国家宴会中心、萧山国际机场等国内多项建筑的屋顶以及外立面。
产品广受青睐的原因在于“硬碰硬”的扎实技术。振申绝热不仅两度打破国际垄断,在产品性能上更是精益求精。目前,企业研发的泡沫玻璃导热系数是0.035,在保温绝热行业属于国际最先进水平。此前,这个数据还维持在0.038左右。
“只有干这行的人才懂,导热系数看似只下降了0.003,而事实上却要经过反复试验。”振申绝热研发团队负责人张永福开玩笑地用“不堪回首”来形容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的那段日子。
每年研发经费的投入都占企业年产值的4%以上,振申绝热对于研发的重视显而易见。现阶段,企业还在致力于研发具有装饰功能的建筑保温材料,这也是行业内独树一帜的新品。除了安全和节能要求外,还要解决建筑美学、轻量化等各类问题,泡沫玻璃“成长的烦恼”还有很多。
在研发团队培育方面,振申绝热不仅与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还特别注重自主培养。除了张永福外,该公司还有多名高级工程师,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入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历练,从初出茅庐的新人成长为研发团队的中坚力量,由企业自主建立的“振申节能新材料研究院”也被评为省级企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