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政府工作部门 > 区教育体育局 > 业务资讯 > 教育信息

研习有路 共赴成长——记朱秋蓉社会名师工作室主题研修活动

发布日期: 2024- 03- 15 08: 3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秀洲区政府

为提升工作室学员的评价素养,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立意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表现性试题评价研究,助推工作室学员的专业成长。3月12日,杭师大附属油车港中学社会法治学科教师一行十人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中学参与“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表现性试题专题研讨活动。

图1.jpg

师者匠心,展教学智慧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樊平、王一也、沈扬坤三位老师带来《走向近代》、《中国式现代化》、《认识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的复习课课例。

樊平老师用“图导思维,宏观建构;图导思维,中观比较;问题探究,微观探析”三个环节架构课堂,带领学生厘清《走向近代》的单元主旨和核心知识。同时提供结构图、表格、地图等多种历史学科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自主挖掘历史现象(事件)之间的各种联系,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王一也老师用新闻片段链接现实与历史,《讲好中国故事之中国式现代化》。从“概念辨析:比较现代化进程;体系构建:梳理现代化路径;聚焦观点:凝练中国式现代化”三个板块引导学生认识、理解 “中国式现代化”,体味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厚植家国情怀。

沈扬坤老师以湄公河和亚马孙河为例,用丰富的图文资料启发学生《认识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重点认识“植被与河流”、“地形与河流”、“气候与河湖”、“气候与地形”等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构建起区域地理学习的认知模型。

击石有火,互研促新知

工作室导师,杭州市教研员、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评价部主任、历史与社会教研员朱秋蓉老师组织两省五地的老师们开展小组评课研讨,来自福建、湖州德清、嘉兴秀洲、绍兴和杭州的五位教师代表进行了精彩的评课分享。

心中有标准,脚下才能有路径。来自罗安波名师工作室的潘飞燕老师进行了工作室关于《表现性试题研究汇报》,邬艳红老师讲述了自己对于《表现性试题的学习和思考》,高文欢老师分享了自己《学业质量视域下的历史命题的尝试》经历,孔令杰老师分享对《“任务复杂”再研究》的所思所获。

思想的互相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此次研修活动不仅是一次实践的展示、理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更让学员们深刻认知和理解了表现性试题评价研究。学员们纷纷表示将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通过研读新课标和教材进一步开展表现性试题评价研究,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研究和教育教学能力。

登高瞭望,知山高水长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课程改革委员会《历史与社会》学科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唐少华从教师必备的三项能力讲起,剖析了上午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教师应该如何从课标中提取“大概念”,组织“重要史事”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习的框架和线索,引导学生发现并得出结论(观点、规律)。抽丝剥茧般地从“教什么、学什么”讲到“怎么教、怎么学”,层层递进,干货满满,给老师们的表现性试题评价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听者豁然开朗,意犹未尽。

教育,行则将至;教学,研以致远。本次研修活动虽已结束,但留给工作室老师们的思考和实践并未停止。一线老师具体可感的实例展示,专家们深入浅出的高位指导让学员们对表现性试题评价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员们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不断提升表现性试题评价研究的能力,并将之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探索更具品质的社会课堂,助力“品质课堂”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