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业为泉 萌素养之芽”2024年宁波市教育系统“一师一书”系列活动(第6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科大作业创意设计》新书首发暨宁波市海曙区镇明教育共同体“三地四校”教学研讨活动于近日在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云石校区举行。嘉兴市友谊小学6位老师在吴志强校长的带领下参加了本次活动。
杭嘉甬三地各学科的老师们分别代表自己的学科做了作业创意设计的探讨和交流。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毛明敏老师代表科学学科分享寒假实践作业的新探索;嘉兴市友谊小学周婷老师以语文学科中的《端午粽》为例,立足于课标,提出了整合教学不同学科教学资源,跨学科串联内容;浙江省四明山红军小学顾云云老师代表数学学科做了题为“关键能力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命题策略 ”的发言。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的主创团队分享了本书中涉及的案例设计过程。
我校的周婷老师分享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三跨设计”策略》的观点报告,提出双减背景下,语文的实践性作业也成了低段学生作业的主流,实践性作业设计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以一下《端午粽》为例,立足于课标,提出了整合教学不同学科教学资源,跨学科串联内容;关注挖掘传统文化,跨越时间的限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将学习开展在更广阔的学校、社会场所之中,跨越空间局限的“三跨”策略,促进学生在实践作业完成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提升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本次活动还邀请到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原仙居县教科所所长张志伟。他认为,作业是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学习任务,不是单纯的训练,而是自主状态下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业设计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有效的作业能促进学生思考,展开学习过程。镇明中心小学教师团队编著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科大作业创意设计》,积极践行课改精神,扎实推进新课标理念在一线课堂的落地,用作业撬动了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在第二天的“I-R-E”课堂话语智能分析的“学-教-评一致性”诊断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一节作文指导课,体会了如何以人工智能精准赋能课堂,让课堂真正“为学而教”。课后宁波大学的毛玮洁博士对数字化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本次“三地四校”教研联盟活动,既有温度,又有深度。为各学校的教师搭建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升的平台,老师们将继续携手为美好的教育愿景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