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雅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利华,从一线技工起步,凭借卓越的技艺和不懈追求,荣获“浙江省新时代突出贡献浙派工匠”称号,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浙江微控智造有限公司数控班班长沈伟,在航天镁铝模块研发项目中大放异彩,成功研发出先进的镁铝合金加工技术,实现了加工效率与成本控制的双重飞跃;
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质经理葛群,从产线质检员一步步成长为工程师,企业自主职称评审体系见证了他的成长与蜕变……
实现从“工”到“匠”的精彩蜕变,正成为一种“秀洲现象”。秀洲区聚焦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以“秀水泱泱·匠聚秀洲”建设为抓手,围绕重点产业构建“1+X+N”技能基本单元建设体系,聚焦“数字技能核心圈”,以光伏新能源、智能制造等“X个重点产业”为重点,打造包括光伏谷、数智谷、汇创谷等在内的“N个技能谷”,形成“产教训融合、引育用贯通、政校企协同”全链条技能人才培养格局,为高技能人才的涌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2024年浙江省省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光伏行业赛项中,嘉兴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张文芳、嘉兴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李东丽脱颖而出,分别斩获串返和检验项目一等奖,并获得入选“浙江金蓝领”的资格。“光伏行业技术更新迅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唯有持续学习新技术提升自我,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张文芳表示,一系列培训和竞赛打破了职业晋升的瓶颈,让大家看到了技术工人发展的无限可能。
秀洲区还注重校企合作,让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就是能手。秀洲在本地三所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广泛开展技能培训,针对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产业类的若干个职业(工种)开展自主技能等级认定考核试点工作,这些工种与秀洲主导产业紧密相连,让学生毕业时就能获取相关证书。目前,已有4500余名学生从中受益。
在企业层面,车间里谁是人才,企业说了算。从今年起,雅莹集团公司服装制版师张雪琴的月薪增加了450元。原来,去年年底她参加了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考取了技师证。雅莹集团每年兑现技能津贴达350多万元。雅莹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着重技术能力的考核,而由企业自主认定后,在参照国家标准的同时,还侧重面辅料知识的融合运用,更贴合岗位实际需求。目前,秀洲已统筹全区77家技能等级认定企业、18家社会培训(评价)机构、9所院校(成校)以及1个数字技能人才培育联盟等资源,全力打造“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引入和应用,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要求从业人员在掌握原有岗位核心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掌握数字化技术和工具,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
为此,秀洲创新“数字工匠”培养模式,成立数字技能人才培育联盟,聘请一批首席数字官,在技能培训、评价、竞赛、研修等方面融入数字职业,相关做法入选全省人社领域创改开“最佳项目”。秀洲在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喜马拉雅学院,为行业培养紧缺人才,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机制。
技高一筹,礼厚一分。秀洲出台《新时代“秀水工匠”引育行动方案》《秀洲区新时代“秀水工匠”技能人才引育政策意见(试行)》等政策,提供最高达80万元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和购房补贴。创新“技能+金融服务”模式,在全市首发面向技能人才和技能型企业的“技能共富贷”。
如今,秀洲技能人才占从业人才比重达33.2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5.84%,领先全省平均;新增数字高技能人才3073人,列全市首位,从“工”到“匠”,正在秀洲各行各业不断上演,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