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有效提升教学水平,我校在近期举行了新教师汇报课评比活动。
语文组
龚瑜祺老师在上《杞人忧天》时,先检查课前预习朗读课文,纠正字词读音,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内容概括,梳理故事情节。探究写作特色——对话描写,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故事中杞人、晓知者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个故事所说的感悟和启示。最后,进行知识拓展——"杞人忧天"在政治方面的引用,讲解课文中两个成语"杞人忧天""废寝忘食"。由基础展开,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含义,帮助同学把握基础,积极提升文学素养。
王庆玲老师执教的《周亚夫军细柳》,以课本剧为情景任务组织课堂,形式新颖,学生参与性高,气氛活跃,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教学中王老师以人物形象为抓手,并通过关键性字词的分析,层层深入,带领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本课的重难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课本剧《周亚夫军细柳》的表演,并在课本剧的研讨与表演中深刻理解了文章内涵。
汝春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蝉》一课。首先,汝老师用谜语导入,以《昆虫记》为切入口,从“蝉的地穴”和“蝉的卵”这两个角度展开教学,并以蝉蜕皮的视频为辅助。既强调了新课标阅读习惯的养成,,也突出了说明文的特质,让学生领会了说明文科学性、文学性统一的特点,更带领孩子体察作者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淡泊名利、拳拳热爱的科学品质。在法布尔的语言中,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蝉之趣、苦之味、生活之乐。
数学组
范佳琪老师执教的内容是七年级《角的和差》,通过框架式地回顾本章所学,与线段的和差做知识类比、方法类比,再结合具体的角导入课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路径。在了解角的和差概念后,通过“折纸游戏”引出角平分线并归纳相应定义及几何语言,后解决相应几何问题。整堂课准备充分,条理清楚,注重启发式教学,还尤其注重学生的板书展示;同时通过在几何图形上标记记号将文字数量信息可视化地展现在图中,将部分学生的思维混沌转而导向思维清晰。整堂课富有感染力,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知识,同时讲练结合,巩固所学。
顾伟老师通过:探索•发现—尝试•运用—梳理•小结—巩固•提升—感悟•总结—拓展•延伸这六个环节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顾老师通过探索发现,让同学们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过程,归纳出用字母表示线段的长度和线段的中点。尝试应用中引入数轴上一个动点的问题,引导同学们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线段的长度和线段的中点,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梳理小结环节铜须门得到了解决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的一般步骤:1.用含t的代数式列出各点表示的数;2.用含t的代数式列出各线段长度;3.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检验。巩固提升环节引入数轴上两个动点的问题,对于前一题上作了一定的提升。感悟•总结环节带着同学们总结了本节课的四个图形,并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方程思想和建模思想。最后,通过课后的拓展•提升环节使学生对于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得到进一步拓展。
英语组
朱彦婷老师执教单元为外研版七上Module 8 Unit 2《She often goes to concerts.》。课堂伊始创设真实情境,以为帮助老师的家人选取礼物为导入,教授新词,并引出课本阅读篇章。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先通过fast-reading掌握为谁选取礼物(Who),再通过careful-reading让学生回答what they like, what they do and how often,通过完成表格总结出选取礼物需要考虑的因素,并完成挑选生日礼物。最后,让同学们以新年为话题,讨论为自己的家人选取什么礼物和为什么,完成知识的迁移生成。朱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紧密,通过层层关联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达“礼轻情意重”的送礼观念。
张雨老师带来外研版Module 9 unit 1 We’re enjoying the school trip a lot. 一节精彩纷呈的听说课。张雨老师首先通过《What are you doing?》视频为学生创设现在进行时的情境,并通过你做我猜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随后引出话题“school trip”,逆向设计首先提出本节课的最终任务。以教材图片为素材进行对话联系。Post-listening环节一听环节通过以Who, how, Where, when为关键词带着问题去听。二听环节解决What are they doing?关键问题完成表格,课堂气氛活跃。板书设计十分亮眼,条理清晰。在听后通过几个深层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学学生对于对话的情感研究。最后通过do a role play演绎对话,生生互评,践行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原则。由浅入深,步步紧扣,是学生与教师相辅相成的精彩课堂。
科学组
徐欣佳老师执教的《密度的基础》,通过武侠片中使用的石块引入,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实中演员没有受伤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杭州西湖断桥平时和节假日人流量的不同深入了解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的单位,通过暴露学生的潜概念,修正密度两个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从密度的定义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最后引入彩虹管引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就是密度大的还是小的放在最下层结束课程。
沈舒杨老师执教《物质的比热》一课。沈老师围绕着海滩边砂石与海水温差原因的解释来展开一系列教学。首先,建立在学生对热有前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冷热水间的热传递)让学生描述此间冷热水发生热传递的标志、原因及其过程特点,归纳得出热量概念以及表征热传递发生需具备的各项特点。现学现用,对热传递建立起深刻认识的前提下,再次尝试回答刚开始提出的本课中心问题。问题导学,利用三个小问题的解决,引发学生对物质升高温度与吸收热量多少之间关系的思考。实践出真知,学生参与问题研究方法的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记录表的完善和完成分组实验。归纳升华,利用得出的两个有关于物质升高温度与吸收热量关系的结论,最终顺利完成了从科学本质上对本课中心问题的解释。
社会·法治组
徐艳琪老师执教《家的意味》一课。徐老师从“春节回家小调查”导入家的主题;通过分析“家”字的演进,识家之意;回忆成长经历分享家庭故事,品家之味;观看视频启迪当下,爱家之行;“我为家里干点事”实践计划,共建小家四个环节,学生了解家的内涵,品味家的重要意义,用实际行动孝亲敬长,共建美好家庭。
纪阿影老师执教《敬畏生命》一课。本节课由一个“荒岛求生“的小游戏引出本节课生命的主题。本课采用了议题式教学,以”学习敬畏生命“为总议题,以”感知:为何生命至上 “为子议题一,以”感悟:如何休戚与共?“为子议题二。通过情境的创设和一系列任务的驱动,引领学生懂得生命至上的内在含义,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深刻领悟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使得学生对于敬畏生命的认识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逐层升华。
黄小蝶老师执教《 内战爆发 》一课。在本节课中,黄老师首先借助一组图片和一段节选的来信,让学生了解到身处那个年代的中国百姓渴望和平,反对内战的强烈愿望。在接下来的各个环节中,借助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史料,设置相应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等,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同国民党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到和平民主的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培养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技能组
阮晴晴老师带来了七上第9课《IP地址与DHCP》。阮老师以一个抖音小视频开场,激发学生兴趣,炒热课堂氛围。接着以“如何查询本机IP地址和MAC地址?”为题,让学生自学书本第46页的内容,尝试在计算机上找到IP地址,并请学生当堂演示操作过程。对找到的IP地址,进行格式讲解,中间串入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问题,因为数量不够,自然引出IPv6的出现和使用。给出一个IP地址,让学生去探究定位到哪一个网络资源,后引到域名的讲解,点出域名与IP地址的关系及转化。最后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完成自评表。
朱新宇老师带来的《趣味耐久跑》,结合嘉兴一日游的主题,嘉兴五县三区这一问题为驱动,以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耐力跑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耐力跑的畏惧心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在竞赛中体会合作。
以赛促训,共促成长。本次活动中,各位新教师各显其能,这既是一次博采众长的机会,也是一个自我反思、不断学习的过程。相信新教师们将带着自己的所思所得,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笃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