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专题 > 共同富裕 > 工作成效

“织机村”美丽蝶变 解锁共富“密码”

发布日期:2023-07-31 09:23 信息来源:城乡融合(秀水新区)推进办 浏览次数:

    来到古塘村灶画文创中心,白墙黛瓦的建筑有着浓浓的江南乡村风味。推开木门,庭院内宽敞明亮,绿植入眼一片清凉,搭配各色小品,风景美丽的农家小院让人倍感舒适。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是一座座风格迥异的灶头画模型,仿佛把人带回到那个用灶头烧饭的年代。灶画文创中心还有一间教学室和一间灶画创作工作室,供学生和老师学习、创作。

  古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金刚介绍,这个别致的文创中心是在腾退了一个家庭作坊的基础上建成的。原来的小作坊环境脏乱差,喷水织机排放的污水破坏周边河道水质,村民多有抱怨,于是村里决定将作坊拆除,并在2018年新建了灶画文创中心。

  这样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可以让村里的非遗文化得到传承,一举两得!胡金刚说,建起灶画文创中心后,村里还聘来了省级非遗传承人施顺观坐堂,通过创作、展览展示、非遗教学等一系列活动,保护传承灶画,展示灶画艺术的独特魅力,让灶画成为古塘村一张闪亮的金名片。

  不仅仅是灶画文创中心,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启动以来,古塘村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原本古塘村的村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纺织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喷水织机,作坊式的小工厂让村民实现了物质富裕,但是却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发展不能只看眼前,古塘村下定决心改变这一切。2014年,村里积极响应五水共治号召,淘汰了全村的喷水织机以及生猪养殖业,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源,然后疏浚河道,并修筑了护岸。2018年,村里又投资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湖心亭、农庄入口景观、亲子乐园、星级厕所,还对沈家浜自然村庄进行了提升改造。

  从脏乱差的养猪村、织机村到生态良好、景色优美的美丽乡村,改变就这样一点一点发生。把天下最美的色彩,泼洒在古塘,你我开发运河文化的灿烂光芒,村庄出精品,新居映水网,优美庭院红花艳,美丽乡村映蓝天……”如今的古塘,村边碧水环绕,村中绿树红花,正如村歌里唱的一样美丽。

  古塘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森林村庄、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3A级景区村庄。

    池里碧波荡漾,垂钓爱好者备料、试漂、抛竿,静静注视着水面的浮标,等待鱼儿上钩……每到周末,古塘村的振勋生态农业休闲渔业基地里总是很热闹,垂钓者络绎不绝。

  看着基地里生意一片红火,杨振凡很满意自己当初的投资眼光。作为王江泾本地人,他对古塘村的情况很熟悉,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看到了商机。2020年,杨振凡出资成立振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村里提供土地、人力和基础设施,共同打造200多亩的垂钓生态鱼塘。

  优美的村庄风景、长三角区域内首屈一指的高标准鱼塘,吸引来大批游客与垂钓爱好者,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每次组织活动的时候,人流量都比较可观,最多的一天超过1000人次,比景区人还多。基地经理陈丽娜说。

  一个小小的鱼塘,盘活了村里的经济。鱼塘项目的土地承包流转价格比原来渔业养殖高不少,提高了周边村民的土地流转收入;道路、泵站等固定资产出租给运营主体,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承接周边长三角区域甚至全国性的垂钓比赛,不仅为村民提供了足不出村的就业岗位,也给村民的农家乐、民宿带来了生意。胡金刚说。

  近年来,古塘村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打造党建引领+生态农业+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在原有嘉兴市农科院示范产业基地落户的基础上,2020年古塘村又引进了嘉兴市公泰和食品有限公司,创立公泰和糕点非遗工坊,并通过乡村旅游、学生研学游,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促进百姓增收。

  做好西片文章、中片文章、东片精品特色农业文章,将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进一步实现强村富民。胡金刚说。

  文化与旅游融合,诗与远方结合,古塘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新路径。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3年20万元增长到了如今的20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8万元左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