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陌上花开,在这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里,秀洲区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专题研修活动在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拉开序幕。活动以“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设计行动思考”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深化课堂变革,延展课程结构,促进区小学英语教师研究课程、设计课程的能力。
Part One 【行动思考,方向引领】
项目化学习的目标指向是课程视角的课堂教学转型。活动伊始,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教研员张菊华老师以《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校本行动思考》为题,为参训的全体老师作了理念上的赋能引领。张老师围绕“项目化学习的概念、课程样态、设计样图、关键要素和学习素养”娓娓道来,为在座老师们厘清“项目、项目化、学科项目化学习、跨项目化学习、超项目化学习以及学习素养”等的概念界定,引领老师们围绕“秀洲小英项目化学习校本实施”这一议题进行可行性思考和研讨。
Part Two 【校本思考,项目探径】
全区5所不同学校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校本探径的思考分享,从“学校、学科组团队、教师个体”等不同层面,既有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思考,也有基于“学校课程架构”、“作业”、“文化”等方面的行动思考,给予小英同仁们诸多启发。
“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学科的活动化,而是学科核心知识在情境中的再建构与再创造。” 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童莎拓老师《小陶子的四季:英语项目化学习的校本路径思考》的分享,将本次活动的专题研修,漫溯进了各具特色的关键环节。童老师介绍了学科组以学校小陶子乐园为载体,围绕秋冬春夏四季特点,融合教材对应内容,分年级分季度开展主题为“秋收”、“冬藏”、“春耕”、“夏育”的主题式项目活动学习设计,以横纵向双轨推进,五育并举的项目进阶学习,进而实现提升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目的。
聚焦“作业设计”这个维度,结合学校五年级开展的“天空植城”劳动实践活动,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的朱嘉能老师介绍了《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项目化作业设计》的校本构建。朱老师的介绍,让老师们了解了上外学科团队将作业的项目化设计与劳动实践活动相融合,提炼出了“以劳创境,以项为形,学做融合”的基本思路,初步构建了“多元确立项目化作业主题与目标;多层规划项目化作业内容;多力助推项目化作业实施;多样展示项目化作业成果;多维开展项目化作业评价”的作业设计项目化体系,旨在以“作业设计”为撬点,探径英语课程“活动育人”的学科价值。
闻川小学副校长、区学科带头人姚越尔老师《如何用英语讲好家乡故事—“江南网船会”项目学习为例》的分享,带给老师们的是全然不一样的思考。姚老师以学校所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船会”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出发,从2023年“江南网船会”最新版的视频入手,围绕“网船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故事, 从“What? Why? How?”三大视角,就“项目的提出、项目的设计、项目的实施、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用英语讲好家乡故事—江南网船会”项目化学习的思考与设计过程,令人耳目一新,视野拓展。
磻溪教育集团副校长、区名师查森艳老师则从“国家课程”与“”项目化学习”的维度,分享他对现行小学英语PEP版“国家课程”之于“项目化学习”的现实意义、“国家课程项目化学习的类型”、“国家课程如何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可行性思考。查老师还以学校浙江省项目化学习典型案例《智造·慧学:探究健康饼干三部曲》为例,为在座老师介绍了如何基于国家课程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案例参考。
结合学校秀文化,对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及项目化学习的要求,市学科带头人、秀洲实验小学潘文琴老师分享了《秀文化与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畅想》。潘老师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从“宏观层面-英语课程与学科育人;中观层面-语言学习与主题意义探究;微观层面-语篇与语言学习活动”的“三观”层面,围绕“真实情境、问题驱动、语言学习、评价伴随”四个要素,设计指向学习素养下的项目化系列活动,以单元项目为抓手,引“作业”成“作品”,让老师们可视地触摸到了“学校文化”资源与“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操作路径。同时,潘老师对于“秀·域”文化的畅想也让老师们很受启发。
在活动最后的小结环节时,教研员张老师用“学有聚焦;行有思考;探有路径”12个字,为5所学校的小学英语项目化设计的校本行动思考和探径,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参训的学科组长和骨干团队成员,她就“校本研修”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她要求学科组组长要策划并开展好校本研修活动,在研修主题、研修内容、研修范式等方面,要有基于学校层面的学科组行动思考;骨干团队成员要积极参与其中,要发挥好名优骨干教师的领雁功能,为学科组的共研共学共长,担好责,谋好策。
Part Three【劳作体验,修身润心】
满满当当的行动思考分享后,老师们移步于建设中心小学生机盎然的小陶子乐园,躬身体验烹煮野米饭的劳动乐趣。平时基本以“家庭-学校-教室”三点一线忙碌的老师们,有了难得的一次亲近自然,拥抱生活,品味劳动的机会。一双双平时拿着粉笔的巧手,或在菜板上展示着刀功;或在灶膛里小心地生火添柴;剥豆的,洗锅的;……老师们各展所能,不亦乐乎。在合作劳动和享受野米饭的过程中,老师们的大脑得到了调节,身心获得了舒展,成员间的协作默契得到了加强。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秀洲小英将珍惜每一次的研修活动,在个体研修、同伴研修、区域研修等不同层级、不同专题的过程性研修活动中,为“美好教育”、“美好生活”,上下求索,携手共进,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