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秀洲区2023(上)小学数学24学分初级教师培训在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推理意识”。区研训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宋华良老师及区小学数学初级教师短训班全体学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一、聚焦素养,扎根课堂
上午三节展示课分别是麟湖小学俞书箐老师带来的《小数的初步认识》,麟湖小学胡坚开老师带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和伯鸿实验学校的史秋来老师带来的《鸽巢问题》。
俞老师以生活实例为情境,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小华身高1米3分米,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的任务驱动下,自主创造0.1米和0.3米,沟通分数与小数两者间的关系。然后俞老师借助人民币和面积模型,进一步巩固一位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小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联系了起来。整节课从扶到放,由浅入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胡老师首先唤醒学生对于质量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增加对质量大小的感知;接着以“你是怎样知道大象和石头的质量是一样的”核心问题展开,让学生明白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最后通过生活实际数学中的问题,感悟等量,积累等量相等的生活经验。
史老师由游戏“料事如神”引入教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到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的4种放法,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自主发现第4种方法最便于找到“至少数”,同时理解这种放法的实质是“平均分”,沟通算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构建“模型思想”
下午由秀州实验小学的张怡老师和浙江师范大学附属秀洲实验学校的王瑛对《数学广角——推理》进行同课异构。
张老师从“线索”出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推理世界。学生通过从根据什么线索确定可能性到逐步的确定唯一性的过程中经历推理的过程,掌握了推理的方法,初步形成了推理意识。相信孩子们以后会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王老师则是游戏出发,通过闯关的方式,通过让学生从线索出发,推出结论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掌握初步有序推理的过程和方法。接着通过王老师通过找密码,找老师,排名次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推理方法,初步形成推理意识。
二、智慧分享,互动评课
精彩的课堂展示之后,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的王勤老师带来微报告——《化零为整,互联互通——基于关键能力的题组设计与实践》。王老师从现实背景出发,通过三个方面展开题组设计的途径:1.把握题组设计要领;2.丰盈题组设计类型;3.落实题组设计实施过程。王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老师们题组设计的操作路径,给老师们的日常教学提供一种习题设计的参考。
报告之后,五位上课教师分别围绕“我的课亮点是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向其他老师学习什么”三个问题展开分享,介绍了自己的磨课经历和学习体会。
三、专家引领,启思践行
最后,宋华良老师结合今天的研究主题“推理意识”,对本次活动作了进一步的指导和引领。宋老师从数学家通过计算推理出海王星和冥王星出发,介绍推理是数学三个最基本的思想之一,是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数学思维品质,在“暗”处的放大思维的过程,从而学生会迁移,最终指向“明”处的结果,对今天的五节课例进行深入的点评。同时宋老师强调,作为青年老师对于课的思考要学会用力,用在对构课的逻辑上,用在构课活动任务的用材上,用在学情反馈的序上和对构课的反思上,让青年教师对课的思考有了很大的启发。
教学是永远不完美的艺术,是一项无止境的工程,而教师的成长是一项负重前行的修炼过程。积土为山,积水为海,相信青年教师会继续深入研究,在新课标的契机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向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