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为进一步了解语文学科新课标的内涵和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努力打造有效课堂,促进学校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嘉兴秀湖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再悟新课标——一场思维的碰撞:课标研习、精准教学实践论坛”主题研修活动,以主题研修为契机,以论坛促思维碰撞,提升教学素养,打造有效课堂。
第一阶段:课标研习、精准教学实践论坛主题研修
李冬、陶秀兰和金卫强三位老师代表三个年段进行课标研习、精准教学实践论坛。三位老师围绕“基于新课标理念的课堂教学思考”,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阐发了对于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内涵”“课程目标”“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评价”等关键要素的解读和实践体会,从多角度向全体语文老师细致解读课标具体内容。三位老师的精彩论坛,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进一步帮助语文老师明晰了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进一步帮助语文老师明确了语文新课标中强化素养导向,聚焦学习任务,关注学习情境,注重综合实践的变化精神,语文课程应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的育人导向。
第二阶段:共话课标再研习心得体会主题研修
课程标准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思考,也带来了新的感悟。在主题论坛基础上,全体语文教师针对自己的解读纷纷发表再悟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姚国光老师:2022版课程标准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课程实施来看,主要突出的是情境性和实践性。现在,大家已充分意识到构建、探索学习任务群是驱动学教方式进行改革一条重要路径。语文学习任务群构建的关键要素是语文情境、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不同学段学情任务群内容的设定;要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互通互学,进行资源的整合。“少而精”、“实而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胡代勇老师:语文的核心素养“四方面”——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对照文化自信也就是思想品质教育的具体化,语言运用就是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就是思辨能力,审美创造体现为欣赏、鉴赏以及包括写作演说表演实践在内的语文各种表达。将新课标的理念和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传统理念对接,在进行任务式项目化备课上课过程中实现向新课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转化,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以求创新,以便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陶秀兰老师:本次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更以核心素养落地为重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素养与知识不同,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超越和统整,是人在真实情境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和素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有利于转变那种将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有思,教研有获,时代在变,未来已来,面对全新的教育环境,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老师们能紧跟课程改革的节奏,研习课标、践行课标,与时俱进,把握课程改革方向,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努力构建自由、开放、高效的课堂,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实效,开启秀湖语文教学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