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秀洲区名师工程“三名工作坊”实施与考核办法》和区研训中心有关精神,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新课程”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探索基于新课标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路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11月29日,王店镇中学开展了嘉兴市秀洲名师工程“雷春浪名教师工作坊”集中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嘉兴平湖市初中科学教研员彭建平老师作专题讲座。活动由“名教师工作坊”主持人雷春浪老师主持,全体工作室成员和王店镇中学科学老师,以及部分兄弟学校科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彭老师以《素养·探究·结构·激励:新课标下打造“金平湖”好课的实践探》为题,从“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切入,结合他们的课例研究、如何打磨一节好课的经历,重点围绕课堂任务如何设置、课堂流程如何设计、课堂评价如何实施等逐一展开。
彭老师以关于好课的思考——梦想作为引入,从研究“课标·学生”,确立素养型教学目标。告诉大家课堂目标的确立要围绕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探究实践展开,因为这些学科素养分别对应你要上的课是什么、想什么、如何用、怎么做。当这些都具备了,你的目标才是学生中心。
当课堂标准确立之后,我们的课堂就进入实施环节了。彭老师以创设“情境·任务”,构建探索式教学模式为话题,建议科学课要以实验为载体,强调科学课要多做实验、真做实验、动脑筋做实验。因为,学生只有在试验现场才能感受氛围、仔细观察、卷入思考。
事物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也是循序渐进的。同样,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呈现的师生双边活动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彭老师又以遵循“知识序·认知序”,设计结构化教学流程为话题,把老师们带入新的思考。科学知识的认知顺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需要老师的课堂设计要遵循规律、符合流程。
课堂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涉学生能否高质量学习与发展的关键。彭老师从关注“思维·方法”,实施激励性课堂评价着手,从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功能、评价氛围四个方面,让大家领悟只有先营造“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才可以在“和谐”之中实现不同评价主体与不同评价对象间互惠互利、协同“生长”的共生关系。
活动最后,工作坊导师雷春浪老师做总结发言,雷老师指出:课堂是教师的田野,她承载了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希望,这样的课堂才是希望的田野。好的课堂需要教师怀揣梦想、保持热爱,因为只有真正的热爱,才会有执着不变的追求。课堂也是老师的试验田,科学老师的试验方法就是做实验。因为只有多做实验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真做实验才能让学生有良好地体验,动脑筋做实验才能渗透科学思维。课堂也是老师最好的成长。因为当你的课堂提升了学生的素养、学会了探究、掌握了严谨的知识结构、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你也在这些课堂中得以成长。
本次名师工作坊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搭建了互相学习、交流分享、同促共进的学习平台,在专家引领下获得思考和进步,在同伴分享中商讨和学习,在名师总结中提升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