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向着绿水悠悠、鱼翔浅底的梦想,打好碧水提升战;向着天朗气清、繁星闪烁的梦想,打好蓝天保卫战;向着地更净、景更美的梦想,打好清废攻坚战……一次次重拳出击、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个个创新办法,十年间,秀洲持续以雷霆之势进行生态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从补短板到拉长板,从堵漏洞到增优势,从强弱项到提能级、创示范……十年间,每一次逆袭都是美丽秀洲建设的奋进刻度,秀洲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影响深远的逆袭之路。
优化生态环境没有“休止符”,如何持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秀洲区生态环境分局环评科科长金晔在生态环保部门已工作了27年,在他看来,要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探索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用实干和实效回应人民群众对碧水蓝天的期盼。
【起】 行业整治提升产业“质量”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纺织业就是秀洲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形成了从纺纱、织造、印染到服装的完整产业链。“噼啪噼啪”的机杼声里,跳动着创富梦想,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2012年,秀洲区淘汰落后产能强势出击,绿色环保立下“军令状”,助推产业转型,重塑产业名片,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竞争力。
“只有大刀阔斧地淘汰落后产能,才能为先进产能上马开道让路,使有限的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实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金晔表示,散户喷水织机淘汰工作是秀洲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缩影。
2014年,《秀洲区喷水织机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出台;2017年,喷水织机整治淘汰专项行动启动,通过执法倒逼机制,持续深入打好淘汰落后产能攻坚战,全力推进绿色发展、转型发展;2018年底,秀洲区散户喷水织机全面清零,这也意味着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喷水织机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低散乱”工业企业(作坊)全域整治,也让秀洲的工业产业更加环保绿色。
实现生态优先发展,必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舍”与“得”的关系。违法排污的印染企业一律关停;涂层回收装置达不到安全要求的一律淘汰;小印花企业不进入园区的一律淘汰……这十年,为实现绿色发展,秀洲区不仅对污染源做“减法”,还在产业布局等方面做“加法”。
“在培育新的产业的同时,促进行业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升级换代。通过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拓展新的空间布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金晔表示,在产业优化升级中,秀洲区绿色生态经济蓬勃发展。
【承】 “五水共治”实现城市“新生”
秀洲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一泓秀水是秀洲的名片。
“水臭不臭、清不清,景观有没有变漂亮,这些是百姓对治水成效最直观的感受。”金晔说。2012年,“五水共治”专项行动在秀洲打响:以“清三河”攻坚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战、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战、生猪养殖减量提质攻坚战、工业污水全入网攻坚战、河道清淤治理攻坚战等六大治水攻坚战为重点,首创省际边界联合河长制,探索实施“五位一体”水域联防联治协同机制,打造秀洲治水升级版。
2016年,在全市率先研发“秀洲智慧河长”App;2017年,对全区1489条河进行大体检,同年全部剿灭劣五类水;2018年,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建设工程,实施碧水行动;2020年,推广河(湖)长“互联网+”电子信息牌,整体依托信息技术,探索形成了智慧治水新机制……秀洲区探索出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创新做法。
十年来,秀洲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从不合格跃升至优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从9.1%跃升至100%,水源地平均水质从Ⅴ类提升至Ⅱ类。四次捧起全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全区水环境质量达到三十年来历史最佳水平。
“这是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也是对秀洲‘五水共治’的最高褒奖。”亲眼见证秀洲水质“由好变坏又由坏变好”全过程的金晔感慨道。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变化,河水变清了,两岸变绿了,生活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如今,在秀洲,生态修复成真,水乡续梦已然。“五水共治”治出了秀洲的秀水美景,治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转】 生态文明建设省级“示范”
2021年7月,第五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市、区)名单公布,秀洲区榜上有名。这是对秀洲的肯定,也标志着秀洲区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从曾经的“追赶者”变为“示范者”,成绩的背后,是秀洲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位置,严守底线,抓重破难,在水污染治理、擦亮“秀洲蓝”、落实“无废城市”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方面的大手笔投入和深入探索。
生态所思,责任所负,情怀所系。从2019年起,秀洲区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根据创建的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6大领域,6大任务、32个项目、49项具体指标,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让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成为秀洲区的“金字招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度利器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秀洲区先后出台《秀洲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系列实施方案》和《嘉兴市秀洲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近期和远期的目标,还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天更蓝、水更净、地更绿”是百姓对生态环境满意最直观的感受和最直接的标准。十年来,秀洲区深化“三五共治”,以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为目标,聚焦突出问题,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两年,秀洲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实现连续‘双提升’,说明全区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转折。”金晔表示,创建省级示范区是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然举措,而成功创建则是持续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的不竭动力。
【合】 绿色发展共享更多“美好”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非一朝一夕之力,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十年光阴浓缩为一幅生动直观的画面:天朗气清,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碧水悠悠,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秀洲博大深邃的自然情怀、一以贯之的绿色牵挂以及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
随着秀洲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建设示范区,一场关联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生态文明变革也浩荡铺展。厉行节约能源、用水、用地、用材,倡导环保、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正逐渐成为秀洲人的新时尚。健康文明的生态文化,正在让美丽秀洲焕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2022年6月,秀洲区向创建省级“无废城市”发起挑战: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等关键环节,统筹推进各领域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方面的优化调整,努力实现“无废城市”与污染防治、绿色低碳的协同增效、整体推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金晔表示,十年来,秀洲区一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已成为秀洲人共同的价值观。
翻篇归零再出发!秀洲区将全力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最好的生态环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