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村庄,一个产业,一条致富路。在秀洲区王店镇庄安村,这里有着3000多亩的葡萄种植面积,村里80%的农户从事葡萄种植,光是葡萄种植家庭农场就达到了105家。
2021年,全村葡萄总产值超过1亿元,净效益超8000万元,依托葡萄产业,这里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过起了让人艳羡的好日子。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庄安村,看看那一片果香四溢的美丽田园。
盛夏的庄安村,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果香。这段时间,这里的主角——葡萄,陆续成熟,醉金香、藤念、阳光玫瑰、浪漫红颜……田头上、大棚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藤枝,农户们穿梭在藤曼底下,采摘、分拣、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村民陆明峰家种的是无核4号醉金香葡萄,这两天市场、商贩、水果店的订单纷沓而来,一家人都“扑”在大棚里帮忙采葡萄。
“客户要的很急,30箱,我们就赶紧来采,这里有五十几箱,剩下的要送水果市场,现在价格挺好的,批发9块钱一斤,这个品种葡萄重,每串都要两斤多呢。现在我们庄安村的葡萄很有名啊!销路都挺好的。”陆明峰高兴地说道。
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座以“葡萄”闻名的村落,在十多年前还是当地的落后村,那时,以“小农经济”为生的庄安村村民延续着种桑养蚕、养猪养羊的农耕生活,但养蚕效益波动很大,且呈逐年下降之势,生猪又面临全面退养,农业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可转型怎么转?往什么方向转?能不能成功?这些都成了摆在庄安村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3年,结合当地实际,庄安村提倡以家庭为单位,鼓励适度规模种植葡萄,推动农户转产转业,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走,村民群众跟着干”的“庄安模式”。近200户农户从生猪退养后实现了就地转产转业,开启了葡萄种植之路。为保障劳动力充足,把好种植农户关和面积关,庄安村还大力倡导以夫妻为主,鼓励每户种10亩左右。
今年69岁的谢富生是原庄安村村民委委员,2003年退休后,他和妻子带头以“夫妻模式”投身葡萄种植,从最初5亩田的醉金香,到后来的7亩、12亩……老谢边种边学,除了看书、上培训班外,他还经常去往大桥、绍兴等地,向当地的葡萄种植能手取经。
很快,谢富生就从一名“门外汉”学成了“土专家”,成了当地的“葡萄专家”、“技术带头人”。村民们一旦遇到葡萄种植难题,就会来请他帮忙,他也不厌其烦,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邻居们。
“这两年,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我把面积缩减到了3亩,种了阳光玫瑰,因为这个品种这两年特别‘行俏’,最贵的时候每亩可以卖到10万元,今年的话,按照目前的行情,我估计也能有个十七八万的收入。”谢富生说。
小小的葡萄种出了富裕的美好前景。从2013年至今,庄安村坚持党员带头,先后引导了600多名村民转产转业种植葡萄。
2019年,村里成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申领了营业执照,三十多位农户第一时间加入了合作社。为劳动力综合利用考虑,村里还成立了一支100余人的专业疏花疏果技术工人队伍,每小时疏花、疏果可挣取工时费25至30元,技术好的工人一天可以赚300元。
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万元,人均增收超3万元,家家户户建起了小洋房,开起了小汽车,经历了“退养”、“失业”的“5060”老农夫妻还为子女们在城里购置了新房。除部分80岁以上老人和少数残疾人员外,18周岁以上人员劳动参与率接近100%,实现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
庄安村党总支书记李建萍:“合作社成立后,主要是抓市场导向和科学栽培,种植前,我们会根据市场动向优选葡萄品种,推广一些栽培技术,提倡农户注重品质品相,指导他们‘优种优生’,打响我们‘庄安葡萄’的品牌。”
有了合作社的带头,有了自己的葡萄品牌,技术和销路双重保障,村民们种葡萄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但是李建萍和庄安村村委班子并不想止步于此,他们深知,安于现状就会落在别人后面,必须抓住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解放思想,发挥优势,打生态牌,吃科技饭,走特色产业道路,才能让村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于是像林建浩这样的职业新农人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庄安村的种植版图上。
今年三十多岁的林建浩是一名“85后”,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先后在上海、嘉兴知名企业任职,因为早年家庭困难的他受资助于嘉兴葡萄研究所才得以完成学业,2019年他放弃大企业的工作,欣然接受研究所的邀约进入所里工作,主攻“物联网”技术在葡萄种植上的应用。
两年后,在“物联网”技术上取得些许成就的林建浩,感受到庄安村的葡萄产业发展氛围,接收到村里的感召,又毅然地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为家乡的乡里乡亲带去“新科技”、“新创意”。
在他的农场里,自动化的“物联网”设施设备随处可见。大棚连成一片,顶棚高而宽敞,每个棚里都安装着一个装置,林建浩只要在手机上设置好,就能根据棚内的实时情况进行大棚自动开合、通风、增减温度,田间的自动喷淋、驱鸟等。
“使用这些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对提升葡萄品质大有好处,还可以节省人工,接下来,我也准备和村里合作,把这些新技术推广给周边的农户,在科技技术应用上、设施设备调试上,尽我所能地出一份力。”林建浩说。
另外,今年开始,林建浩还尝试拓展精品葡萄直播零售领域。
在他的大棚里,除了高品质的阳光玫瑰和浪漫红颜外,还引进种植了稀有高价品种“蓝宝石”、“妮娜皇后”等,其中“妮娜皇后”享有“葡萄中的爱马仕”之称,单斤售价可达70元。
林建浩:“我们村现在种阳光玫瑰的特别多,另外还有和我一样种了些高级品种的,这些葡萄通过批发,价格就卖不高,对我们村民来说比较‘亏’,所以我也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尝试在网络上打响我们村的葡萄招牌,走精品直播、优选优购这种零售途径。”
谁说“小打小闹不成气候”,不论是走传统路径的陆明峰、谢富生,还是大胆启用新科技的林建浩,最大种植面积都不超过20亩。
在庄安村的土地上,3亩、4亩、5亩……零星的种植,却有着统一的规划,看似零碎的产业,却拧成了一股绳。根据区、镇产业规划指导,多年来,庄安村坚持适度规模经营与产村融合发展并举,依托三种典型模式全面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三带”“三创”促“六高”,努力“扩中”“提低”,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较好实现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村将继续做大做强葡萄产业,依靠合作社与多方对接,建立多层次深度化的战略合作项目,帮助果农增强技术、拓宽销路。让‘庄安葡萄’这个品牌,不仅在秀洲吃得香,在嘉兴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能叫得响。”
说到接下来如何继续带领村民朝着共富迈进,村书记李建萍也是胸有成竹:“下半年,我们还打算建立一个葡萄综合服务中心,修建一个冷库,延长葡萄销售时间,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让老百姓种出来的葡萄在销售上更有保障,把钱袋子和幸福劲儿都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