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政府工作部门 > 区教育体育局 > 业务资讯 > 教育信息

细抓常规孜孜不懈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 2022- 03- 25 15: 3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秀洲区印通小学

为更好推进“双减”工作落地,印通小学细抓教学常规管理,每周四上午定期开展常规视导工作。近日,视导重点关注北校区技能课教师的课堂常规,共视导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体育和科学等学科的14位教师,从教师备课的规范性、课堂实施成效、学生听说读写等课堂表现以及行进路队规范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从细节处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路队有风

路队管理是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既关系到学生的安全,又展现出一个班级的整体风貌。班风学风好不好,先来看看路队好不好!要求在没有老师管理的情况下,行进队伍依然能做到安静又整齐!

二、课堂有神

课堂效率好不好,除了看教师是否有提前认真备课,还要看看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听、说、读、写、坐、站,聚精会神,眼中有光!

三、练习有度

由于技能练习类作业监控难度大,教师们着力把技能训练以游戏化形式落实进课堂教学中,玩中学、练中学、评中学,提高了训练的密度、强度和效度。

如在音乐课《一对好朋友》中,重点是十六分音符的学唱,老师带着孩子们对比演唱,或是跟着老师学一学,或是同学之间你唱一句我唱一句,把知识点学透,把演唱技能提升。多在课堂中进行互动学习,既把尽量多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同时又进行了现场检测,老师还能及时跟进个别指导,效果很好。

美术老师们重点实施作业的课堂化,提高课堂环节的实效性,以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课堂作业最优化。作业即作品!如严雅萍老师的《爱心卡》一课,学生运用综合材料,采用画、剪、贴等高效的方法,学生的作业就是自己用心制作的作品。陈晓雷老师的《爷爷奶奶》一课,采用粉印版画的方式,分析老年人皱纹的形态、粗细、疏密和位置,最后作业的展示,带给学生创作的快乐。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范利玛老师的课堂中,设置了两题不同难度的流程图绘制,学生通过画程软件绘制流程图,清晰形象地认识算法,了解算法流程。课中的作业分层设计及对流程图及时评价,都是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体育组则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开展作业的课堂化实施:1.抓住重点,分层教学,关注弱生。2.注重实践,组合动作,以赛促练。3.精备作业,结合生活,分层量化。

在科学课中,精准定位,在课堂中融入单元重整的项目化实践作业,从问题驱动到实践探究,从设计制作到作品呈现,课堂推动着作业的质量,作业影响着课堂的进展,在课堂中多元化呈现项目实践作业成果,关注了作业的本质,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学校从细节入手抓常规工作落实,班风、学风、教风三管齐下,必定能推动课堂教学质量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