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金黄,金桂飘香,正是秋收时节。为贯彻落实2022版新课标相关理念,进一步提高秀洲区小学语文初级教师的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能力。11月2日,秀洲区小学语文24学分初级教师短训班的老师们齐聚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围绕“基础型任务群理念下的单元单篇教学”这一主题开展活动,度过了精彩充实的一天。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
一、走近新课标,共享新课堂
本次课堂展示活动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来自秀洲区不同学校的年轻老师们为我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五节展示课。
来自高照实验学校的贝涟琪老师首先带着204班的孩子们到《黄山奇石》的有趣世界里徜徉,开启了一天的学习旅程。贝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旅行的情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积累词语,在想象中品味黄山奇石之趣,再引导孩子们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介绍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体验了一次奇妙的黄山之旅。
嘉兴秀湖学校的刘雪梅老师和202班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了《纸船和风筝》的童话世界。刘老师首先向孩子们明确了“默读”的概念,在故事王国的情境中引导孩子借助图片等方法识字,在有趣的朗读和想象中体会“漂哇漂”和“飘哇飘”的不同含义。在故事王国的播音员招聘启事中,孩子们借助板画提示,复述了故事内容。
高照实验学校的费益婷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带304班的孩子们品读了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费老师首先引导孩子们圈出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感受四字词语的魅力。紧接着通过品读“大书”中描写动物的句子,借助图片等方法体会了课文生动的语言。同学们在有趣的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积累了“大书”中精彩的语句,初步了解了摘抄词句的好方法。
下午的课堂展示同样精彩纷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秀洲实验学校的徐哲菲老师带着103班的小朋友们领略了《小小的船》中静谧温馨的氛围。徐老师以招募小小观察员的方式导入,迅速激起了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徐老师重点引导孩子们读好叠词,理解“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之间的关系,感受儿歌创造的意境。
秀洲实验小学的孔雨晴老师则再次带领201班的小朋友们走进大自然,去寻找《雾在哪里》。课堂伊始,孔老师带着孩子们进入了“小侦探寻宝记”的有趣情境。通过多种识字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字,多样的朗读方式指导孩子们读好长句子以及雾说话时的语气。孩子们联系生活情境,充分发挥想象,用上课文中的句式,感受到了文章蕴含的生活情趣。
二、立足新理念,呈现新观点
课堂展示过后,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的余洁老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的顾文萍校长针对上午、下午的课堂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余洁老师首先明确了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在语文学习中的奠基性作用。基于这一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建构单元教学,立足单元整体和学段要求,将语文要素和学段目标相结合。还应合理创设主题情境,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余老师指出,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是借力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进阶。余老师充分肯定了上午三位老师的课堂实践与新课标理念的切合,并勉励每位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应有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顾文萍校长从“学习任务群”的课标理念出发,创新点评了下午的课例。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的特点,顾校长认为两位老师设计的情境都能使学生在情境中完成任务,形成能力的迁移。顾校长指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基本任务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两位老师课堂中语言的积累与梳理都落到了实处,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今天的学习,顾校长也希望每位老师都能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标,实现从课标到课堂的完美对接。
三、引领新方向,开启新征程
最后,秀洲区小语掌门人王琦敏老师对本次培训活动做出了见微知著的总结。王老师首先肯定了各位上课老师以及背后磨课团队的不懈努力,将“基础型任务群理念下的单元单篇教学”这一教学导向带到了每一个老师面前,同时也肯定了两位评课老师的精彩解读。同时王老师也对在座的所有老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她希望年轻老师加强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塑造和提升,并且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学习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将确定统整主题、设置关联任务、推进活动板块、运用显性策略、注重过程性评价等落到实处。
相信通过今天的培训,每位老师对“基础型任务群理念下的单元单篇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且承载着对新课标的思索继续出发。秀洲小语的教师们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新理念的探索中,必将创造出秀洲小语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