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明确本学期英语教学目标,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水平的发展,提升我区英语教师教研教学水平,打造一支团结有力、互帮互助的教学团队。9月8日下午,秀洲区小学英语学科组长暨学科骨干团队建设专题活动在浙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教研员张菊华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首先是8月28日赴四川屏山县支教的团队成员周浩老师发来的小视频。在3分钟左右的小视频里,周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支教学校以及自己的任课任职等情况。周老师表示,虽然支教地区各方面条件有很多待适应的地方、待克服的困难,但他一定会把秀洲小英对专业孜孜以求的精业态度带到支教地,不辱使命,完成任务。
活动第二环节是新进骨干团队代表的一分钟亮相。分别由双学位获得者、秀洲实验小学的徐晴老师以及2021年区高层次人才引进者、浙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的王海段老师作自我介绍。徐晴老师的“融入团队,从零起步”、王海段老师的“爱心献给学生、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的“三心”表态,给小英团队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环节是“身边好课”观点分享。市学科带头人潘文琴老师用“五‘实’好课在身边”进行了分享。潘老师结合学科组秋芳老师“PEP8 Unit4 B Read and write”一课,用叶澜教授的“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等的观点阐述,点出好课中留有遗憾亦很“真实”的本质属性,分享了课中设计环节由整体到分段、由选择到自主及作业设计多元化的好课实例。区学科带头人陆利萍老师分享了她眼中的好课“真且实”。她从国家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阐述了“真教育”“真解读”“真习得”的定义。她用自己的2个教学实例分享了开放性问题的设计“What happened to mum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于学生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之真。区学科带头人盛丽莉老师眼中的好课是“求真务实”。她认为好课应是常态课模态下的课,是基于学生真实水平出发的真设计,真探学,真效益;好课也是有生长的课,是基于学生真实需求的真问题,真思维;更是有意义的课,是基于学生真实感受的真互动,真体验。区教学能手屠晓燕结合自己的课例,认为好课是“返‘朴’归‘真’”。她分享道,好课一是“真‘材’实‘料’”;二是“真‘教’实‘学’”;三是“真‘情’实‘感’”。
第四环节是各校学科组新学期工作思路的分享交流。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学科组长莫梁林老师带来的《活动观引领下的小学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拉开了交流序幕。莫老师着眼当前热点的“双减”背景,提出了作业设计的方向,“一是要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二是要体现正确的价值引领;三是要落实综合的语用能力”以解决目前学科组教学中存在的无情境、纯语法、脱离生活的现象。印通小学朱颖佳老师则围绕“精‘研’深‘学’”关键词,解读了印通学科组本学期的教研思路。她从教研活动的复盘、教研主题的由来等方面展开阐述。交流中的困惑,也引起了现场与会老师们的进一步思考。磻溪教育集团张咪老师对“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促进练习有效”进行了发言。她从“基本理念、优化作业设计、优化校本设计”三个方面出发,认为作业设计要保持“学—教—评”一致性,要做到控量提质、多元化。学科组还将对作业设计的认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浙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的徐玲瑛老师围绕“校本研修”,就“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作了分享。她分析了学科组成员的结构及现有发展基础后,就聚焦问题的主题校本研修,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本学期的重点研修内容。
活动最后,教研员张菊华老师对承担观点分享的老师们给予了“两个强、三个真”的好评。在充分肯定团队积极向上生长的同时,张老师作了《从“三味”走向“三力”的实施路径》学期思路工作布置;在详细介绍了本学期具体的各项活动内容后,张老师再次重申了从“英语味、学习味、生长味”“滋味课堂”的生长,深入到“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三力课堂”的打造,明确了本学期开展的示范引领课必须体现“减·简·进·格”四字要求,表示了秀洲小英聚焦区域学科素养发展路径选择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