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帮扶小个纾困发展,树立全省样板。专班专干,牵头圆满完成全省“精准定”试点任务,形成“三轮核查+闭环运行”的秀洲经验在全省推广;全省率先完成“两直”补助资金兑现100%,得到省市区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姜波副市长批示肯定。全市率先实施“小微赋能工程”,成立全市首支“三员”服务队开展全面走访工作,为295家企业解决了融资等各类问题,实现常态化纾困帮扶。继续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力争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优秀。秀洲区帮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有关工作被市政府和省小个纾困专班认定为争先创优最佳实践案例上报省争先创优办。
二是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树立全市样板。全市首家完成商事登记领域“智能导服系统”试点工作,建成了含语音热线、网络在线、现场机器人等三个场景的智能导服系统;全市率先制定《秀洲区行政审批告知承诺管理办法》,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从“优化准入服务”向“实行告知承诺”提档,实现放管协同,形成“秀洲样板”经验获全市现场会推广,并获市委常委、副市长姜波批示肯定。全市率先出台《依职权注销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依职权注销食品经营许可机制取得突破,累计依职权注销许可360家。推进抓好互联网+监管,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完成省级精准化年报试点任务,实现年报工作完成率全市第一、全省领先目标。
三是全力推进放心消费体系构筑行动,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全力做好省、市、区民生实事工程,推进放心消费城市建设,完成放心消费培育单位1695家、无理由退货培育单位1290家、放心工厂334家,增长比率在居全市前列;实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十大行动,累计处置投诉举报415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1.18万元。推进放心农贸市场建设,着力推进新塍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力争打造全省首家五星级乡村农贸市场;完成秀新农贸市场“五化”提升工程,并通过省级现场验收。圆满完成家宴中心建设三年行动目标,完成10家家宴中心和5家“五心惠民”家宴中心实现乡镇全覆盖,力争年底前实现行政村覆盖面50%目标。推进“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工作”,完成3便民服务点和6家24小时服务“网订店送”药房建设,破解特定区域购药难问题。
四是智慧监管守牢安全底线,服务发展大局。推进省级食品安全区“动态管理”,完成食品安全抽检分离改革任务,基层三星级食安办创建率实现100%,1家四星级食安办通过省级现场评估,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创新“142”模式,建立秀洲食品安全智慧协管云平台,精准掌控主体数据、巡检数据、整改数据、健康证数据等四大数据实况,建立风险隐患计分制和“红黑榜”制、建立企业主体、第三方机构、监管部门“三方联动”机制,推动实施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推广“浙冷链”智慧追溯体系,扫码数、赋码率、数据正常率三项指标每周综合排名均稳居全市前列;100%完成食品销售经营主体分级评定;推进阳光厨房提档升级,300人以上学校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建成65家;完成农村家宴风险智控体系建设20家。探索应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处置特种设备风险130余项,944台电梯实现联网。
五是全力推进质量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全力优化知识产权生产,申请PCT专利25件,专利权质押融资登记额2.75亿元,培育知识产权贯标企业3家,地理标志商标(证明商标)1件,累计商标注册量21910件。大力推进质量建设,3家企业分获嘉兴市市长质量奖及其提名奖、创新奖,2家企业获得首批“绿色产品”认证;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项。实施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亮剑行动,累计办结违法案件220件,罚没款246.6万元,移送公安4件,办理各类职业打假举报120余起,有效维护辖区市场经济秩序。
六是全力拓展党建阵地,小个专党建全省领先。着力推进小个专党建品牌建设,打造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1921红色密码”特色品牌、洪合镇农贸市场全市首家“市场红立方”党建综合体、油车港镇马厍街区“红五维·示范街区”,“一园一市一街”小个专党建品牌建设经验在嘉兴市召开的全省“小个专”党建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