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学校构建“对话——展示”型课堂的主导型课题研究,进一步梳理和提炼《构建基于“三式对话”的展学课堂》校本研修方案的实施成效,近日,学校教科室组织开展了学科组校本研修论坛。英语、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综合实践五位学科组长分别结合本学期校本教研实践,围绕对学校主导型课题研究价值和意义的理解、校本教研主题的确立、典型课例剖析和成效与困惑,谈了主题校本研修的举措和思考。
综合实践学科组长杨佳英以《多元评价下的激励对话——以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力》为主题,以一堂劳动实践教育选题指导课的全程研磨为例,聚焦“对话计划,问诊细节”“对话进度,展示成效”“对话家长,综合评价”的三级“阶式”对话策略的实践作分享。综合实践教研活动的有效落地,主战场在课外,教师的全程指导和评价要做精、做实,要随时根据学生的研究状况作调整和改变。提出了“定一个点、磨一堂课、开展一次高质量活动”的三个一研修路径模式,可操作性强。
英语学科组长卢菁菁以《赋能增值,优化行动——以问题聚焦的单次研修活动为例》为主题,表达了“基于漫式对话助推学生思维发展的英语展学课堂主题研究”的思考。她结合一个课例,分别从“以话题为中心,温故知新导入情境,激活思维;活用细节信息,挖掘教材添加情境,深化思维;链接生活体验,拓展教学情境,发散思维;巧借语用平台,拓展学生思维”四大策略做了解构,特别是对于漫式对话中教学情境营造与任务驱动在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升中的有效融合,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思考。
年轻的信息技术学科组长张梦雅老师则结合自己在“小先生”助学方面的教研实践,做了《基于“小先生”制互学互教策略构建活力互动型课堂》的微报告。从小先生的选拔、任用方式、评价管理和课堂上基础任务、拓展任务和综合任务分层设计中“小先生”作用的发挥,谈了自己的策略和反思,条理清晰,特色鲜明,学教模式改革成效良好。
音乐学科教研组长郭秀慧以教研课《法国号》为例,作了《小学音乐低段课堂中漫式对话提升学生音乐感受力》的报告,阐述了“创情境对话,寻演唱位置;与律动对话,强音乐感受;变教学方式,与教材对话;借课外资源,与乐理对话”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价值,体现了学科组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对课堂、课例、课题渐进提升的深度思考。
体育学科组长范雨薇在《“对话-展示”型课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报告中提出了“诱-问-辨:小学体育对话范式课堂”新模式。从“三维诱学”“三阶问学”到“三辨展学”,独树一帜,极具研究价值。同时,也介绍了本学期研究进展和下学期的打算。充分体现了课题方案引领下,学科校本教研围绕研究计划和课例研讨,点、线、面,三位一体,整体规划,有序推进。
本次论坛是在上一学年已开展的语文、数学、科学学科组第一轮校本研修论坛基础上,以全员校本微训的形式展开。通过主题引领下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分析提炼、现场演说等形式进一步磨炼了各学科组长的科研能力,提升了理论素养,也为学校主导型课题研究的全域化扎实推进,厘清了思路,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