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坚持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
一是项目推进提档升级。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抓手,高质高效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项目推进工作走在全区前列。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2.9亿元,总投资超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7个,开工率达88.2%。嘉华、顺丰、鼎美三期等项目顺利竣工,美特、德和、恒亿达等项目开工建设。嘉华12万吨锦纶项目和嘉兴顺丰创新产业园项目列入省“4+1”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省“六个千亿”投资工程和省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德和年产15000吨聚氨酯深冷复合材料项目成为全区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
二是双招双引持续发力。发挥集成装饰创业创新园和智能装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平台作用,实施精准招商和以商引商。全年完成实到外资3167万美元,引进全区乡镇唯一超亿美元重大项目1个,完成内资新增工业用地备案投资额11.2亿元、内资新备案亿元以上项目10个,项目签约落地率达100%。科技人才闯出新路,成功引进外省国家“引才计划”1名,预计列入省“引才计划”3名,创建和入选院士专家工作站、省海外工程师、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各1个,南方科技大学嘉兴研究院正式落户。
三是要素保障增添后劲。高标准编制长水新区城市设计规划,联动空港新城总体设计,打造产城融合样板。加大“低散乱污”企业腾退力度,整治“两高一低”工业企业116家,腾退土地面积377.9亩。完成产业项目供地227.3亩,列全区乡镇第一,拓展建设用地空间258亩。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680亩,新增建设用地复垦项目7个,搬迁农户491户,复垦面积525亩。
(二)围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工业经济稳中有进。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3亿元、增长27.3%,增幅列乡镇第一,首次跻身百亿强镇序列。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7.1亿元、增长20.1%,增幅列全区第二。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增股份制企业13家,其中规上8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时尚纺织龙头带动,实现行业产值50亿元、增长46%,台华新材产值突破40亿元。保温新材技改增效,完成行业产值16亿元,振申绝热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智能装饰厚积薄发,实现行业产值42亿元、增长22%,成功举办第五届家装产业红鼎创新大赛和第七届中国(嘉兴)国际集成吊顶产业博览会。
二是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实现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5亿元、增长20%,总量占全区一半以上。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9家,税收超500万元企业(不含平台内项目)达到6家,其中超1000万元2家。完成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亿元、增长65%。嘉兴现代物流园连续九年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省级物流创新发展试点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启盈华东跨境电商总部项目稳步推进,“9610”嘉兴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完成首单通关。
三是农业现代化成效显著。顺利承办全区“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启动实施全市首个“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加强农业主体培育,新获评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 1 个,省级渔业健康示范场3个。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4000亩,新划粮食生产功能储备区1.1万亩、退非还粮面积6091.8亩。完成市域外配水工程(杭州方向)和红联片区、南星桥片区水利设施补短板项目,入选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五个一百”优秀典型案例2个。
(三)着眼全域美丽,城乡品质进一步提升
一是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编制梅溪历史街区保护规划,镇西农贸市场主体完工,秀洲经开安置房项目顺利推进。健全园区路网框架,完成瑞银西路、东西二路、吉蚂西路、众心路等道路4条,嘉海公路获评省级绿化美化精品道路,梅里公园入选省级优质综合公园。完成智安小区改造44个、交安设施路口提升1583个,困难家庭危房改造22户。深化“三改一拆”,完成拆违10.3万平方米,“三改”40.3万平方米。
二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投入6000万元,成功打造“品重梅溪”耕读研学美丽乡村精品线,获全市最佳宜居奖。建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1个、达标村5个,获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美丽乡村精品村1个,镇中村创建浙江省“一村万树”示范村。实施农村道路大中修5公里、亮化15公里,危桥改造6座。强村富民落到实处,国庆村、八联村获评省电子商务示范村,天禾生态农场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
三是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积极开展“碧水绕镇、碧水绕村”行动,顺利承办全市“五水共治”暨“碧水行动”工作推进现场会,获“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治理工作集体嘉奖。新建美丽河湖3条,市控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水标准,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位列全市第六。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取缔“低散乱”涉气企业和作坊5家,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95%,南梅村、庆丰村入选全省第一批低(零)碳村试点创建单位。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代表秀洲区参加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督查考核,历史性首获第一。
(四)注重以人为本,民生保障进一步稳固
一是社会保障持续增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568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5%、99.7%。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需求,成立全省首家共富基金会,发放低保金322.7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43.6万元。积极开展退役军人双拥共建工作,创建新枫桥式退役军人示范站10家。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完成18周岁以上新冠疫苗接种93387人,其中60周岁以上13480人。
二是社会事业持续增色。新建梅里小学报告厅,王店镇中心幼儿园主体完工。顺利举办第十六届朱彝尊文化艺术节,“朱彝尊文化”列入浙江省首批文化标识建设项目。编撰出版《王店镇志》,《食宪鸿秘》列入省文化基因解码成功案例。镇西村创建全市首个农民足球特色村,梅里足球队代表浙江省首次登上全运会舞台。米科军旅园顺利开园,省级国防教育基地正式揭牌,秀洲革命烈士陵园获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是社会治理持续增进。深化“平安王店”创建,创新完善“一体两翼三级四驱”社会治理体系,化解矛盾纠纷332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60件,办理法律援助3起,化解信访积案8件。刑事案件立案281起,破获刑事案件73起,打击处理62人,上行走访批次下降62%、人数下降63%。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管控力指数排名全市十四。
(五)强化队伍建设,履职能力进一步完善
一是政务服务更加精细。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累计受理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52283件,网上办件2985件,接受群众业务咨询8639次。深入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打造“中心+自助+代办”三级服务体系,新增自助终端3台,累计点击使用6500余次。公共资源交易高效便捷,全年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230个,涉及资金12.4亿元。
二是依法行政更加规范。持续营造法治政府建设的良好氛围,出台《王店镇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王店镇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以及《王店镇固定资产建设项目实施主体审批暂行办法(试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决执行人大各项决定,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0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加强审计运用,项目送审净核减金额2088.8万元,核减率7.5%。
三是廉政建设更加深入。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落实,压实“一岗双责”,坚决纠正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干部作风持续好转。镇村干部主动上交礼品、礼券等9人,党纪立案5人,党内警告以上处分2人,提醒谈话8人,诫勉谈话1人。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累计开展专题党课40余场,宣讲150余次。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聚力聚焦产业提升,以更大的决心推进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特色工业高效发展。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围绕智能装饰、时尚纺织以及保温新材等产业,加大亿元企业、规上企业培育力度,提升品牌集聚度和区域影响力。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新增规上企业6家,培育产值破50亿元企业1家。鼓励德和科技主板上市,加快新材料创业创新基地和集成装饰两创基地二期建设。紧盯能源“双控”目标任务,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
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以嘉兴现代物流园为核心,结合嘉兴机场以及产业优势,持续倒逼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依托启盈华东跨境电商总部、可得眼镜、“9610”海关监管仓等平台,突出跨境电商产业特色,全力打造嘉兴跨境电商集聚区。力争完成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7亿元,限上、限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5%、6%以上。
三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壮大。探索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推进“两区四园六项目”建设。强化耕地保护,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实施“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提高防洪抗涝能力,规划建设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工程等平原高速水路项目2个,启动长水塘镇东圩区整治等水利项目3个。持续打响“小农特、大兴福”品牌,启动东兴未来牧场山海协作结对项目。
(二)聚力聚焦平台优化,以更强的力度提高经济质量
一是在项目推进上出实绩。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加快完善项目谋划、招引、落地、建设等推进机制,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9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2%以上。加速推进梅里机电产业园落地开工,推动美特、德和、恒亿达早日竣工投产。继续挖掘优势资源,储备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力争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省重点项目和省市县长工程各1个。
二是在双招双引上增动能。主动对接上海、杭州优质资源,立足智能装饰等特色产业,持续加大龙头型企业吸聚力度。力争完成实到外资3500万美元,招引超亿美元重大项目1个。打造南方科技大学嘉兴研究院创新人才生态圈,发挥智能装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优势,力争新引进海内外院士3名,引育省级以上“引才计划”3名、市级“精英引领”计划2名,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各1个。
三是在平台能级上谋突破。加速长水新区空间拓展,力争腾退蚂桥片企业15家以上。加大征迁扫尾和“最后一户”攻坚力度,完成马桥村17组征迁工作。加快“低散乱污”企业腾退,完成腾退50家、整治低效企业35家,力争腾出有效用地500亩。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6个,复垦面积420亩。积极保障项目用地,完成产业供地300亩以上。
(三)聚力聚焦城乡建设,以更宽的视野绘就乡村振兴
一是完善城镇功能品质。围绕国家园林城镇创建,有序推进镇区综合提升,加快蚂桥片区有机更新,优化建设区域空间布局。完成中央商务区提升改造,梅里印象商贸综合体正式运营。健全路网框架,完成梅西北路、兴乐西路、军民路等道路建设。加强农民建房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和提升美丽城镇创建成果。
二是深化乡村振兴建设。以“一线一带”为主抓手,投入1500万元,争创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积极打造农村现代化示范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加速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开辟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启动建设梅里物流综合产业园“飞地抱团”项目。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0公里,道路亮化30公里。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打好环境质量改善攻坚战,高标准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推进“碧水绕镇、碧水绕村”行动,新建碧水河道5条,实施生态水体修复2条。深化污水零直排提质扩面,完成5个村雨污管网和3个村污水终端建设。加大废气治理执法力度,建立健全餐饮油烟长效管控机制,规范落实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
(四)聚力聚焦群众期盼,以更实的举措持续改善民生
一是优化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教育优质发展,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品质提升工程,王店镇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启动建设卫生院新建工程。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功能,筹建公共游泳馆。繁荣文化事业,持续开展乡风文明提升行动,选树“最美王店人”,加快王店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改造项目,举办朱彝尊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
二是深化社会治理。健全“1241”社会治理体系,新建王店镇应急培训中心。夯实法治文化阵地,坚持“五治融合”,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加快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共享法庭e站”作用。深入推进“珍爱生命、铁拳护航”交通安全大会战,加大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力度,全力做好亚运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点时期维稳安保工作。
三是强化民生保障。推进城乡充分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积极推动新冠疫苗接种,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新建5A标准村(社区)居家服务站3个,提档升级米科军旅园退役军人服务站,积极申报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稳步推进梅里康养中心,筹建寿终服务社会化运营中心。
持续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用心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
(五)聚力聚焦自我建设,以更足的干劲锤炼工作作风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纪检监察纪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规范和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强化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是坚持实干兴政,打造服务政府。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打造政务服务2.0版。王店镇便民服务中心新址投入使用,开展“无前台、无差别、全进驻”服务新模式,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持续推进机关干部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激情和斗志,积极投身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三是坚持从严治政,打造廉洁政府。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规模,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支出,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百姓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