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思考,是目前各教研员和各一线老师共同需要探讨的问题。近期,秀洲区开展24学分小学数学教师线上培训活动。本次活动包括线上观看嘉兴市青年教师评比一等奖课例,以及华东六省一市第22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校数学老师积极参加,收益颇多。
教师感悟
傅培华老师: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周恋老师: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的柴梦阳老师,授教的一堂课《观察物体》,教学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军机战斗”,通过定向、定数、定形,构建二维到三维的路径,学生的学习从一开始的“给出敌机主视图,根据方向定位,体验摆法的不确定性”发展到“根据给出敌机三视图,观察操作验证,体验摆法的确定性”,空间想象逐步提高一个层次。在第二个环节,为了厘清二维到三维的方法,柴老师设计了“以敌军大本营情境”,通过结构式融入《课堂作业本》P2第四题,打破三视图唯一确定几何体的思维定势,令人耳目一新,课堂作业本不再只是机械练习,而是与课堂联系,有效衔接,提高了作业本的利用率,实现课堂作业本课堂化。
夏玉勤老师:
在多次的听课、评课中让我对新的教学课堂和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课堂是一个交往、谈话的课堂,是一个生活的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也应不断地变换教学形式,使课堂“活”起来,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教学相长。
卫云峰老师:
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好老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观念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
潘奕蕾老师: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发现有些传统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日常的教学。经过培训,更新了我的观念,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考,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注意更多关注学生个体,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薛美芳老师:
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