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政府工作部门 > 区教育体育局 > 业务资讯 > 教育信息

成长赋能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秀洲区举行2021(下)90学分初中科学教师初级教师培训活动(六)

发布日期: 2021- 12- 16 11: 1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不断切磋,不断琢磨,才能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近日,秀洲区90学分初中科学初级教师培训班第六次集中培训活动在王店镇中学举行。

课堂展示,精彩纷呈

课堂展示活动中,学员殷丽萍老师、邵佳菲老师、陈若蓝老师和濮淑玥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展示。

在“买苹果”如此熟悉的场景下,殷丽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苹果”的盛宴——《质量的测量》。整节课围绕“苹果”,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学生主动构建质量的概念、学习质量的单位,理解质量属于物质的属性。学生们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后增长了自信,发展了素养。

姗姗而来的桂花依旧飘香,邵佳菲老师以此首尾呼应,给大家带来了《植物的感应性》一课。邵老师将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等具体展开,归纳得出植物的向性运动;通过对含羞草触碰活动的体验与黑暗下的变化现象的分析等,引导学生理解植物的感性运动。灵活运用归纳方法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于从个别现象到一般规律发现的学习更加自如。

疫情下的日常学生体温测量表展示分析,拉开了濮淑玥老师的精彩课堂《体温的控制》。“恒定体温,辩证对待”环节,濮老师用学生对人的体温和乌龟体表温度的测量数据引出恒温和变温动物的分类;“类比建模,动态平衡”环节,用一杯37℃的水在室温下变化类比人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构建框架,加强联系”环节进一步梳理人的体温调节过程;“适应环境,学以致用”环节,用北极狐、沙漠狐情境检测学生的应用能力。

震撼人心的日本广岛原子弹视频引入,陈若蓝老师展示了《核能》一课。整节课脉络清晰,连贯有序,陈老师以问题为导向,“什么是核能?”“使原子核发生改变而释放出核能的途径有哪些?”通过自主阅读、思考讨论等学习活动贯穿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说课评课,各抒己见

展示课之后,四位老师就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说课,组员们也各抒己见。 

沈丹英老师代表第一组从四个亮点对殷老师《质量的测量》一课给予了肯定。创设教学情镜,构建迁移路径,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任务式学习解决了质量单位的转换问题;亲触物品,提升了学习体验感;抽象概念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突破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这一重难点。

朱玲老师代表第二组发言,认为《植物的感应性》一课,邵老师在研读课本及学生后,精确把握学情,通过多次反复的科学探究,交流与评价来提升思考深度,从而达成本节课的课堂目标;同时邵老师用结构功能相适应的大概念把整节课穿起来,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让整节课充满了科学探究性。

张文萱老师代表第三组点评,认为濮老师《体温的控制》一课重视生物观念的培养,能让学生较好地感受到人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感受到生物体精巧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濮老师善于挖掘教材,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心思巧妙,循循善诱,让学生高效学习。

曹会超老师代表第四组对《核能》一课发表见解,认为主线清晰,围绕问题清楚地展开,教师注重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运用科学方法,重视学以致用。通过多次思考讨论、图片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多媒体和实际生活,让课堂真正的动起来。

导师引领,滴水穿石

本次教学实践的导师、秀洲区学科带头人金炜老师的课堂点评让学员们对好课的理解愈加深刻。金老师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状态、学习支持和学习效果五个方面对四节课进行了点评。他认为四堂课体现了科学好课的要素:一是学习内容合理,能根据特点与学习规律设计合适的学习方法,如七年级《质量的测量》的任务驱动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九年级《核能》的自主阅读更加符合学生的能力;二是学习目标适切,能基于课程标准,兼顾学生实际,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定位恰当,突出了科学学习的本质;三是学生学习状态良好,精神饱满,兴趣浓厚;四是学习支持科学,结合了生活经历,如买苹果、桂花、核电站等,同时也有新旧知识的结合,如电能、机械能等为核能学习做了铺垫,长度、体积、温度的测量为质量的测量打下基础;五是学习效果良好,金老师结合每节课后对学生的问卷测评,肯定了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以及重难点的强调,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之后,金老师进行了《教师成长得“五线谱”》的讲座,从“课堂——主阵地”“作业——主抓手”“辅导——主渠道”“评价——主旋律”和“科研——主动脉”五个角度分享了他自身在教学路上的成长历程和教学经验。金老师从常态课、展示课、复习课和习题课四种类型的课堂出发,着重强调了教材作为核心、教参作为参考、教辅作为辅助进行课堂文本的解读,进行实验设计,最后形成课件。作业作为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金老师也有自己的独到的处理,用实验解答学生的疑问,用变式理解问题本质,用专题发展学生能力。通过课堂、作业,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金老师通过双向细目表的制订,在题目中渗透方法,挑选优秀试题,达到知识的巩固。金老师强调,教师的发展需要不断科研,从各类讲座、期刊阅读等方式积累理论知识,从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中不断实践,达到积累素材的目的,最终形成科研成果。

最后,区研训中心初中科学教研员吴兴海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小结,他希望老师们加强对大概念教学的研究,重视教学的设计,从重视教材的解读开始,思考目标的设定、流程的设计、活动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导入的设计等;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让学生始终专注投入对科学的思考与探索;重视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自主管理。更希望学员们通过有限的教学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进行思考、吸收、借鉴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