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政府工作部门 > 区教育体育局 > 业务资讯 > 教育信息

明事理 建规则 重评价——伯鸿实验学校召开学生养成教育交流会

发布日期: 2021- 12- 10 14: 4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秀洲伯鸿实验学校

什么是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安全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嘉兴市秀洲区伯鸿实验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开展了《新居民子女学校养成教育课程化实施的实践研究》,并织编写了《养成教育》校本教材,使养成教育课程化、知识化、系统化。如何用好教材,创新方法,拓展途径,将学生养成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12月8日下午,学校召开一、二年级班主任会议,交流做法,探讨问题,明确要求。

交流会上,有六位班主任先后发言。丁瑞婷老师说:在养成教育课后,学生们记住了乐于助人的小美,看到同学的桌面没清空或者桌椅没排齐,主动帮着把桌面上的东西放进书桌,桌椅沿着地面上的瓷砖线排好。与其训斥学生做错的事,不如鼓励学生去做对的事,用好习惯慢慢去克服坏习惯。丁老师深有体会地说:“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特别是在家里已经习惯了某些不良习惯,所以习惯养成课很重要,课后实践巩固教学成果更重要。”

顾思嘉老师通过讲故事、抓训练、搞活动等方法,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寓教于乐,很受学生欢迎。顾老师特别强调,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比如:我要求学生7点45前到教室,我每天7点30前一定到校,7点45到教室迎接。要求学生爱护环境,不乱扔纸屑,看见地面上有纸片或其他杂物,就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时间久了,就形成习惯了。”

阳素芳老师借助教材中的“小故事”、“儿歌”、“说一说”、“评一评”等内容组织教学,课堂形式生动,富有趣味性,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材使用中,她感受最深刻的是:班上学生两极分化挺严重,有的在文化课上是找不到成就感,但在养成教育课堂上,这些学生也能表现得自信又可爱。她说:“我们可以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从养成好习惯开始,然后慢慢树立他们对学习的自信,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吴惠林老师从文明就餐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就餐习惯;沈冰青老师借助家长的力量,将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史秋来老师注重细节,布置实践作业,都取得了明显效果。

倪根荣校长认真听取了大家的交流,充分肯定了前阶段所作的努力,认为大家能重视使用《养成教育》教材,方法创新,有独立思考。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倪校长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明事理,知好坏,要让学生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二是建规则,重践行,让学生有规则意识,在实践中学习、巩固。三是重评价,促养成,运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