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提升我校教师教材解读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双减”政策的文件精神,科学优化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1月17日至18日,秀洲实验小学组织开展了第三届“秀·美课堂”研讨活动。
王彦老师执教一上语文《江南》一课,亲切激励的语言营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课中,王老师让孩子们多种形式朗读,采用看图想象、字理识字、生活识字等多种方式随文识字,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给古诗配画环节,发挥想象,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一(4)班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想象能力给听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颜雨萍老师和六(2)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美术课《光影建筑》。颜老师以欣赏学习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为主线,以点带面地分析建筑的构成要素结合几何建筑和光影效果。六(2)班的学生巧用几何形纹样,运用“疏密、错位、整齐”等美的形式法则在纸上进行局部镂空,激发设计思维,体验着设计制作的乐趣,感受着光影效果在建筑中的美感。
王维维老师执教三上英语《What a happy day!》。王老师从单元主情景图切入,分两个小场on Sam's birthday party和on Mike's way home 推进教学。在第一个场景里孩子们通过数数游戏:count it out
two by two or three by three, 自主建构知识,将英语学习与数学思维整体融合。在第二个小场景里,三(2)班的孩子们模仿湖边小鹅用自己的身体来创意各种数字,创意无限。最后以Mike’s diary 收尾,回顾Mike一天的经历,落实字母书写与数字单词的拼读,收获的不仅是内心的快乐,也渗透了Numbers are useful ,numbers are everywhere.的美好。
宋留英老师带来了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未来校园创想秀》的开题指导。课上,宋老师让孩子们通过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发现校园的变化起源于一个个身边真实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如何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如何制定活动计划。六(4)班的孩子们通过激烈地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制定了初步的研究计划。相信在孩子们的创想下,未来校园一定会更加美好。
沈佳欢老师执教三上数学《数学广角——集合》一课。课的伊始,沈老师让学生用画一画,连一连等方式完成任务,充分调动积极性。三(1)班孩子们在分类和交流过程中表达对集合的初步理解,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接着,沈老师从片面到全面,从静态到动态,让学生深刻理解交集的含义,同时将课堂作业本融入课堂,挖掘练习的价值,在课堂上提供给孩子创造美,展示美的平台,让学生们能各美其美,美得其所。
何秋忆老师和四(3)班的孩子们共同演绎了新教科版四上《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一课。何老师以好玩的橡皮筋为引入,迅速将学生的思维卷入了关于橡皮筋产生弹力的思考。紧接着,学生在启动小车和定点停车两个挑战任务中,不仅获得了橡皮筋小车“驾照”,并且解密了橡皮筋驱动小车背后的科学原理。整节课是基于实证的分析推理,在探究和研讨中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张吟老师执教二上音乐《云》一课。张老师先谜语导入,视频激趣,引出课题;接着通过律动、划旋律线结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然后纠正了歌词发音以及换气记号等问题;最后在教师范唱、学生模唱、师生接龙唱,为歌曲创编动作等活动中逐步熟悉歌曲。二(1)班的孩子徜徉在云的世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陶涛老师执教五上信息课《数据与信息》。陶老师借助自身的数据导入课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据;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据;以数字“9”为例,以堵车短视频的探究活动为载体,借助思维导图结构化的呈现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什么是数据。五(5)班的孩子逐步理清信息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关注每一位,激励每一位,发展每一位,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秀”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秀·美”课堂的主旨。“爱是起点,美是目标”,如何把“秀”课堂做到最“美”处,能给予了每个秀实学子更多实践,更多表现自我、展示精彩的机会,让美驻扎在课堂中,一直以来每一位秀实教师为之践行与努力的。第一阶段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已经结束,秀实人将继续秉承教育初心,把握“双减”政策内涵实质,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教优学,让美好发生!